• <xmp id="kk44u"><menu id="kk44u"></menu>
  • <menu id="kk44u"></menu>
    <xmp id="kk44u"><optgroup id="kk44u"></optgroup>
  • <nav id="kk44u"><code id="kk44u"></code></nav>

    飯后可以艾灸肚臍么 艾灸肚臍有什么好處

    最適合進行中醫艾灸療法的季節就是夏季。因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醫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脫了衣服施灸容易受涼。而且天氣熱,人體對溫度就比較敏感,不容易被燙傷。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醫“冬病夏治”的理論。飯后多久可以艾灸肚臍?

    關于時間方面,艾灸沒有特別固定的時間。什么時間都可以灸。飯前飯后,早晚皆可,飯前只要不是太餓就行,飯后半小時至一小時就可以灸,太飽太餓都不能灸。

    如果是按療程艾灸,前三次最好每日連續灸,每個穴位15-20分鐘,以后可以隔日一灸10天為一個療程。小孩子和老人艾灸的時間要短些。總的來說,艾灸用做保健養生是比較靈活的,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舒適度選擇艾灸的時間。一般情況下,用艾灸條灸的時間可以短些,用艾灸器或艾灸罐因為比較溫和灸的時間可以稍長。

    艾灸肚臍的方法

    1、隔姜灸。

    飯后可以艾灸肚臍么 艾灸肚臍有什么好處

    就是削一塊姜,扎幾個窟窿眼,上面用艾條的細末捻成黃豆大的一團,點著就行。隔姜灸是溫里通氣的,有人肚子里特別脹,大便老下不來,這樣的人只要不是熱性體質,屬于虛寒無力的,都可以用此法。以感溫熱且覺舒適為度。每次灸15~20分鐘,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開始灸最好

    2、艾炷直接灸

    方法將燃燒的艾炷直接懸在臍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覺得有溫熱感為度。每次灸15~30分鐘,每日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全年可不定時灸3~5個療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

    艾灸肚臍的哪些穴位

    1、灸關元穴

    關元屬任脈,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下3寸。該穴為小腸之“募穴”,足三陰經、任脈之會,一身元氣之所在。能治積冷,男子疝氣,夢囈淋濁,女子瘕聚,經產帶下,諸虛百損。

    2、灸氣海穴

    氣海屬任脈,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下1.5寸。灸氣海有延年益壽、養生保健的作用。

    3、灸神闕穴

    神闕(肚臍)屬任脈經。又名臍中。艾灸神闕穴,有溫補元氣,健運脾胃,固脫復蘇之功效。

    4、灸身柱穴

    身柱穴屬督脈,在項后第三胸椎與第四胸椎之間。身柱有理肺氣,補虛損,解療毒,寧神志的功效。灸身柱能溫補元陽,調和氣血,促進青少年的生長發育,現代研究認為,灸身柱可以調節人的神經系統,可以防止神經衰弱,失眠癥,頭痛的發作。

    5、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位于小腿的前外側,在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足三里是胃經的主要穴位。具有調理脾胃。健運脾陽,溫中散寒,補中益氣,調和氣血。宣通氣機,導氣下行,補虛強身的作用。

    6、灸大椎穴

    大椎穴屬督脈,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大椎穴又名百勞穴,是督脈、手足三陽經、陽維脈之會,有“諸陽之會”和“陽脈之海”之稱。此穴有解表、疏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的作用。大椎穴還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于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7、灸中脘穴

    中脘穴屬任脈,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

    Tags:
    上一篇: 毛發上皮瘤有治好的案例嗎 結締組織增生性毛發上皮瘤
    下一篇: 2023陰陵泉艾灸用什么方法 艾灸完陰陵泉可以灸陽陵泉嗎
    黄色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