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大室間隔缺損與小室間隔缺損 室間隔缺損的病因類型
室間隔缺損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目前來說,對于此病的治療內科保守效果往往不好,目前隨著醫學的發展,手術的開展使得患者的生存率逐步提高。室間隔缺損的表現主要是心室水平產生左至右的分流,但是分流量多少取決于缺損程度的大小。如果缺損較大,那么直接導致的后果就是肺循環血流量明顯增多,這樣就會使得回流入左心房室,使左心負荷增加,左心房室增大,長期肺循環血流量增多導致肺動脈壓增加,右心室收縮期負荷也增加,右心室可增大,最終進入阻塞性肺動脈高壓期,可出現雙向或右至左分流。
室間隔缺損的分類類型病因,目前來說并沒有固定的診斷標準,但是臨床上大家在治療過程中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概念。如果缺損小者,患者可以沒有相關的癥狀。如果缺損大比較大的話,患者的臨床癥狀出現較早且明顯,從而會導致影響發育。患者表現為氣促、呼吸困難、多汗、乏力和反復肺部感染,嚴重時可發生心力衰竭。有明顯肺動脈高壓時可出現發紺。本病易罹患感染性心內膜炎。
此時對患者進行檢查,會發現患者的心尖搏動增強,通常是向左下移位,心界向左下擴大,典型體征為胸骨后出現粗糙收縮期雜音,并且意義的分辨會發現向心前區傳導,伴收縮期細震顫。如果患者的分流量大時候,此時的心尖部可有功能性舒張期雜音,肺動脈瓣第二音亢進及分裂。如果患者長時間有嚴重的肺動脈高壓時,肺動脈瓣區有相對性肺動脈瓣關閉不全的舒張期雜音,原間隔缺損的收縮期雜音可減弱或消失。
室間隔缺損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疾病,目前來說并有效預防措施,因此在臨床上應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于室間隔缺損不大者預后良好,其自然壽命甚至可達70歲以上;缺損小的甚至有可能在10歲以前自行關閉。缺損大者1~2歲時即可發生心力衰竭,有肺動脈高壓者預后差。及時地進行手術治療一般可以達到和正常人無異的效果。
本病為先天性疾病,無有效預防措施,應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一般最為主要的是要防治感染性心內膜炎,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的反復發作。合理膳食習慣,保持清淡營養的飲食。多吃新鮮蔬菜及水果。如青菜、芹菜等。最好少食多餐,不要吃肥肉及動物內臟,不可以辛辣刺激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