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咬傷危險癥狀 毒蛇咬傷最有效
在夏秋季節,是蛇類活動最為頻繁的季節,因為它們在為過冬做好準備,出來補充食物。因此,在夏秋,我們應該盡量少去森林或者樹木茂密的地方,以免被毒蛇咬傷。毒蛇咬傷主要是對我們的神經系統進行破壞,引起多種不良的癥狀。
毒蛇咬傷后引起發病的原因是由于毒腺中所分泌的蛇毒,主要為蛋白質,系多肽和多種酶組成。蛇毒可分為神經毒素和血液毒素。前者對中樞、周圍神經、神經肌肉傳導功能等產生損害作用,可引起驚厥、癱瘓和呼吸麻痹;后者對心血管和血液系統造成損害,引起心律失常、循環衰竭、溶血和出血。主要見于我國南方農村、山區,夏秋季節發病較多。
(一)毒蛇的分類:毒蛇大致可分成三大類
1、以神經毒為主的毒蛇:有金環蛇,銀環蛇及海蛇等,毒液主要作用于神經系統,引起肌肉麻痹和呼吸麻痹。
2、以血液毒為主的毒蛇:有竹葉青、蝰蛇和龜殼花蛇等,毒液主要影響血液及循環系統,引起溶血、出血、凝血及心臟衰竭。
3、兼有神經毒和血液毒的毒蛇:有蝮蛇,大眼鏡蛇和眼鏡蛇等,其毒液具有神經毒和血液毒的兩種特性。
(二)蛇毒的有效成份:
1、神經毒:主要作用于神經系統。
2、心臟毒:主要作用于心臟引起心衰。
3、溶細胞毒:可使血細胞破壞,血管內皮細胞發生壞死。
4、凝血素:可引起血栓形成。
5、各種酶:可引起溶血和組織破壞。
(三)發病機制
蛇毒可分為神經毒素和血液毒素。前者對中樞、周圍神經、神經肌肉傳導功能等產生損害作用,可引起驚厥、癱瘓和呼吸麻痹;后者對心血管和血液系統造成損害,引起心律失常、循環衰竭、溶血和出血。由于蛇毒中的磷脂酶A和極體釋放的組胺、5-羥色胺、緩激肽等引起局部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漿外滲,產生明顯的水腫。
蛇毒的毒性強度:
各種毒蛇毒液的毒性強度是不同的,有的毒蛇傷人后死亡率高;有的僅引起癥狀,下表列出幾種毒蛇一次放毒量和致命的干毒量的比較。
雖然說蛇類動物是有毒的,但我們不要隨意的去傷害它們。當我們遇到毒蛇的攻擊時,要做出正確的保護措施。一旦被毒蛇咬傷,我們應該用布將咬傷的上面地方綁住,以免毒素的擴散。上面的毒蛇咬傷引起的發病原因和機制可以有效的幫助我們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