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針灸大成十五絡穴歌訣揭秘:古法針灸的智慧傳承
自古以來,針灸作為我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獨特的治療效果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深受人們喜愛。在眾多針灸經典著作中,《針灸大成》堪稱集大成之作,其十五絡穴歌訣更是針灸學中的瑰寶。本文將帶領大家領略《針灸大成》十五絡穴歌訣的魅力,探尋古法針灸的智慧傳承。
一、十五絡穴歌訣概述
《針灸大成》十五絡穴歌訣,共計十五句,每句對應一個絡穴。這些絡穴分別是:肺之絡穴——經渠;心之絡穴——通里;肝之絡穴——蠡溝;脾之絡穴——公孫;腎之絡穴——大鐘;心包絡穴——內關;三焦之絡穴——外關;膽之絡穴——光明;胃之絡穴——豐隆;小腸之絡穴——養老;膀胱之絡穴——飛揚;大腸之絡穴——溫溜;肺之絡穴——經渠;心之絡穴——通里。
二、十五絡穴歌訣解讀
1. 肺之絡穴——經渠
經渠,位于手腕橫紋上,掌心側腕橫紋上,當橈骨莖突與橈骨之間凹陷中。經渠穴具有宣肺平喘、止咳化痰、寧心安神的功效。在臨床中,常用于治療咳嗽、氣喘、胸痛、心悸、失眠等癥狀。
2. 心之絡穴——通里
通里,位于手腕橫紋上,掌心側腕橫紋上,當橈骨莖突與橈骨之間凹陷中。通里穴具有寧心安神、通經活絡、清熱解毒的功效。在臨床中,常用于治療心悸、失眠、煩躁、頭痛、眩暈等癥狀。
3. 肝之絡穴——蠡溝
蠡溝,位于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下緣,脛骨內側緣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蠡溝穴具有疏肝解郁、調經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在臨床中,常用于治療脅痛、月經不調、痛經、腰痛等癥狀。
4. 脾之絡穴——公孫
公孫,位于足內側,當第1跖骨基底前下方,赤白肉際處。公孫穴具有健脾和胃、調經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在臨床中,常用于治療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腹脹、泄瀉、月經不調等癥狀。
5. 腎之絡穴——大鐘
大鐘,位于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下緣,脛骨內側緣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大鐘穴具有滋陰補腎、通經活絡、清熱解毒的功效。在臨床中,常用于治療腰膝酸軟、耳鳴、耳聾、遺精、早泄等癥狀。
……(以下省略其他絡穴歌訣解讀)
三、古法針灸的智慧傳承
《針灸大成》十五絡穴歌訣的傳承,體現了古法針灸的智慧。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國針灸醫學不斷發展,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這些經驗通過歌訣的形式傳承下來,使得后人能夠更好地掌握針灸技藝。
如今,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針灸學也在不斷進步。然而,古法針灸的智慧仍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通過深入研究《針灸大成》十五絡穴歌訣,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法針灸的精髓,為現代針灸學的發展提供借鑒。
總之,《針灸大成》十五絡穴歌訣作為針灸學中的瑰寶,其傳承和發揚具有深遠的意義。讓我們共同傳承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為人類的健康事業貢獻力量。
? 原創聲明 ?
本網站所發布的所有文章(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視頻等內容)均為原創或已獲授權轉載,受相關法律保護。未經本網站明確書面許可,任何個人或機構不得擅自復制、修改、轉載或用于商業用途。
如需引用或合作,請聯系本站獲取授權。對于任何未經授權的使用,我們保留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