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心脈瘀阻肺氣不足:一例中醫心肺病病例分析與治療
在我國傳統醫學中,心肺疾病一直是困擾人們健康的重要問題。中醫學認為,心肺疾病多因氣血不足、心脈瘀阻、肺氣虛弱等原因所致。本文將以一例中醫心肺病病例為切入點,分析其病因、病機、診斷及治療過程,以期為臨床實踐提供參考。
病例背景:
患者,男性,56歲,因反復咳嗽、氣促、心悸、胸悶等癥狀就診于我院中醫科。患者自述病程已持續半年,曾于多家醫院就診,但治療效果不佳。現癥見:咳嗽,痰少色白,氣促,心悸,胸悶,面色晦暗,舌質暗紅,苔薄白,脈沉澀。
診斷:
根據患者的癥狀、舌象、脈象,結合中醫理論,診斷為心肺疾病,具體為心脈瘀阻、肺氣不足。
病因病機:
1. 氣血不足:患者年過半百,氣血漸衰,導致心肺功能減弱,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心肺疾病。
2. 心脈瘀阻:患者情志不暢,肝氣郁結,導致氣滯血瘀,心脈受阻,引起胸悶、心悸等癥狀。
3. 肺氣不足:患者久病耗損肺氣,肺氣虛弱,無法正常宣發肅降,導致咳嗽、氣促等癥狀。
治療:
1. 治療原則:活血化瘀,益氣養肺。
2. 方藥:桃紅四物湯合補肺湯加減。
方中桃仁、紅花活血化瘀;當歸、川芎、赤芍養血活血;黨參、白術、茯苓健脾益氣;黃芪、甘草益氣和中;五味子斂肺止咳;杏仁、桑白皮宣肺平喘。
3. 服藥方法:每日1劑,水煎服,分早晚兩次服用,連續服用20天。
治療效果:
經過20天的治療,患者咳嗽、氣促、心悸、胸悶等癥狀明顯改善,面色逐漸紅潤,舌質轉淡紅,苔薄白,脈象平和。繼續鞏固治療20天,患者癥狀完全消失,隨訪半年,未見復發。
總結:
本病例通過中醫辨證論治,針對患者心脈瘀阻、肺氣不足的病因病機,采用桃紅四物湯合補肺湯加減治療,取得了顯著療效。這充分體現了中醫治療心肺疾病的優勢,為臨床實踐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應繼續發揚中醫特色,為廣大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 原創聲明 ?
本網站所發布的所有文章(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視頻等內容)均為原創或已獲授權轉載,受相關法律保護。未經本網站明確書面許可,任何個人或機構不得擅自復制、修改、轉載或用于商業用途。
如需引用或合作,請聯系本站獲取授權。對于任何未經授權的使用,我們保留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