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菌病實驗室檢查特點 怎樣預防布氏菌肺炎
布氏菌肺炎患者會有咳嗽和發燒等常見的癥狀,但是這些癥狀并無特異性,許多肺炎患者都有過類似的癥狀,因此,為了要確切判斷布氏菌肺炎這種疾病,就必須借助一定的檢查項目,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布氏菌肺炎的檢查項目,希望能幫到大家。
1.血象:白細胞計數在正常范圍內或偏低,淋巴細胞相對或絕對增多,有時可見到異常淋巴細胞,血沉增速,部分病例可有正色素大細胞性貧血。
2.細菌培養:血培養和骨髓培養可分離出病原菌,牛布氏菌初分離時不易生長,需有適宜的二氧化碳環境,綿羊布氏菌的血培養陽性率較高,急性期或復發時可達70%~80%,骨髓培養可更高,胸腔積液,支氣管肺泡灌洗液,腫大的淋巴結,肺內肉芽腫活檢也能分離到病原菌,其他如腦脊液 (腦膜炎病例),關節滑囊液,乳汁,陰道分泌物,尿液,糞便等均可分離到病原菌,慢性期各種培養陽性率均很低。
3.血清學檢查
(1)布氏桿菌凝集試驗
①玻片凝集反應:本法快速,簡便,敏感性強,用未稀釋的血清在玻片上同染色抗原直接反應,凡5~10min內發生明顯凝集者視為陽性。
②試管凝集試驗:是一種相對的定量試驗,有較高的特異性,此反應一般在感染后7天可獲陽性結果,至第2周常呈強陽性,單份血清凝集效價在1∶100以上或雙份血清凝集效價升高4倍以上者有助于本病診斷,急性期陽性率80%~90%,慢性期僅30%~60%,曾接種霍亂或兔熱病菌苗,作布氏菌素皮內試驗或耶爾森菌腸炎者,凝集試驗均可呈假陽性。
③封閉抗體:系不完全抗體,能使血清學試驗在血清低稀釋度時為陰性(前帶現象),但在較高的稀釋度中為陽性反應,可用Coombs抗球蛋白試驗檢出之,陽性標準為1∶160~1∶320,此法為慢性期布氏菌病(Brucellosis)中一種重要的實驗診斷方法。
④含巰基化合物處理血清凝集反應:用二巰基乙醇或半胱氨酸等含巰基的化合物處理血清,以破壞IgM,測定血清中IgG抗體,如處理后血清效價比處理前總效價降低20%~30%以上,即有診斷意義,此法只需檢查單份血清,對布氏菌病與菌苗免疫效果的鑒定有一定意義。
(2)補體結合試驗:補體結合抗體(主要為IgG)出現較晚,約在發病后20~25天出現,其滴定效價1∶16以上者為陽性,敏感性不及凝集反應,但特異性高,在布氏菌病診斷中起決定性作用。
(3)遲發性皮膚變態反應:以布氏菌素或布氏菌蛋白提取物做皮內注射以測定皮膚變態反應,24~48h觀察結果,浸潤1~2cm為弱陽性,2~3cm為陽性,4~6cm為強陽性,如紅腫在6~8h以內消失者為假陽性,皮試可使血清抗體升高,或產生全身反應,患者皮膚反應出現較抗體為遲,但持續時間長,有的可維持數年,個別病例可達10年,因此對追溯診斷有幫助,也適用于流行病學調查,判斷結果時要排除由于免疫接種而導致的假陽性結果。
通過上述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布氏菌肺炎的檢查項目有了一定的認識,現實中常把布氏菌肺炎當成是普通的肺炎治療,這樣不僅達不到治療的效果,而且會使患者病情加重,因此希望患者們能夠及時檢查,及時確定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