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會有什么伴隨癥狀 便血后會出現什么癥狀
便血是一種常見的現象,特別是對于痔瘡和便秘患者來說,長期便血是很不好的,很容易使得體內丟失大量的鐵,從而引起缺鐵性貧血。甚至會腸癌等疾病,因此,一定要引起重視,下邊介紹一下患者便血以后需要注意觀察什么:
警惕便血后的突發癥狀
1、便血量
少量便血多來源于直腸,乙狀結腸或降結腸疾病,如痔(痔【譯】:俗稱痔瘡,是一種位于肛門部位的常見疾病,素有“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說法。)、潰瘍、息肉、癌、腸套疊等;中等量便血多見于腸系膜及門靜脈血栓形成;大量便血應考慮來自上消化道或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腸傷寒等,有時見于回腸遠端憩室潰病,結腸憩室病、缺血性結腸炎等疾病,一般血量多者,來源于上部,血量少者,來源于下部。
2、便血顏色
(1)蝦醬樣大便:多見阿米巴痢疾患者。
(2)柏油狀大便:此種大便多屬上消化道出血癥。如小腸出血時,若血液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可呈柏油樣大便。
(3)暗紅色便血:一般屬上消化道出血,如食管、胃、十二指和空腸上段出血,出血時排出暗紅色大便,在結腸出血的病人可見此種便色,急性壞死性出血性小腸炎可見暗紅色糊狀血便,或出現赤豆湯樣色便,并有特殊的臭味。
(4)鮮紅色便血:多屬下消化道出血,如小腸下段、結腸、直腸和肛管。肛裂、內痔、直腸息肉的出血大多鮮紅色,血液與大便可混,而直腸癌的出血,鮮紅色的血液與大便相混。
(5)果醬色大便:一般發生于小兒腸套疊。患兒合并有嘔吐及陣發性腹痛,腹部有包塊。
(6)血塊樣大便:一般出血量多、排出較快時,則是暗紅色,甚至鮮紅色稀便或紫色血塊,排出的血塊有時可見空腸粘膜環紋印跡。
以上介紹了便血患者應該注意觀察自己的排便,養成細心的好習慣。痔瘡和腸癌都會引起便血,患者極易把這兩種疾病混淆,很多人出現便血就用痔瘡藥來對付一下,減輕了癥狀,其實應該去醫院做一下檢查,這樣才比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