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真空罐和火罐哪個效果好 拔火罐黑色的和紅色是什么區別
一說起拔罐,大家第一反應可能就是拔火罐,拔罐的人用大鑷子夾住一塊酒精棉球,點著火之后,在玻璃火罐里轉一圈之后,直接扣在身上。
拔罐療法,在古代的時候叫做“角法”就是用動物的角進行吸拔,在一九七三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經有關于角法治病的記述:“牡痔居竅旁,大者如棗,小者如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孰(熟)二斗米頃,而張角”。也就是說我國在公元168年左右就已經有了拔罐了,真可謂是歷史悠久啊。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對拔罐的材質也進行了改良,到了隋唐時期,拔罐的工具有了突破性的改進,開始用經過削制加工的竹罐來代替獸角。竹罐取材廣泛,價廉易得,大大有助于這一療法的推廣;同時竹罐質地輕巧,吸拔力強,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療的效果。在隋唐的醫籍中,記載這方面內容較多的是王燾的《外臺秘要》。如果說,在隋唐時代還是獸角和竹罐交替使用的話,那么,到了宋金元時代,則竹罐已完全代替了獸角。而到了清代,拔罐法得到了更大的發展。首先是拔罐工具的再次革新。竹罐雖然價廉易得,但吸力較差,而且久置干燥后,易產生燥裂漏氣。所以清代出現了陶土燒制成的陶罐,在拔罐的時候將紙片點著,放到陶罐當中,將罐子扣到身上,并正式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火罐”一詞。但是這幾種拔罐方法都不透明,難以觀察罐內皮膚反應。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用耐熱玻璃加工制成一種玻璃罐,形如球狀,下端開口,小口大肚,按罐口直徑及腔大小,分為不同型號。
優點是:質地透明,便于觀察拔罐部位皮膚充血、瘀血程度,從而掌握留罐時間。
缺點:導熱快,易燙傷,玻璃罐容易破損。
還有一種就是真空拔罐器,一種用有機玻璃或透明的工程樹脂材料制成,采用罐頂的活塞來控制抽排空氣,利用機械抽氣原理使罐體內形成負壓,使罐體吸附于選定的部位。
優點是:不用火、電,排除了不安全隱患且不會燙傷皮膚;操作簡便,可普遍用于個人和家庭的自我醫療保健,是目前較普及的新型拔罐器。
缺點:沒有火罐的溫熱刺激效應。
真空拔罐器使用方便,哪里不舒服就在哪里使用,效果不比出去花幾十塊拔一次的火罐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