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骨髓炎中醫治療探析:從病歷中窺見古法新用
骨髓炎,中醫稱之為“骨癆”,是一種以骨骼、骨髓、骨膜等組織為主要病變部位的慢性炎癥性疾病。其病因復雜,治療難度大,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本文將以一例骨髓炎中醫病歷為切入點,探討中醫治療骨髓炎的方法和經驗,以期為廣大患者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病歷簡介
患者,男,35歲,因“左側小腿疼痛、腫脹3個月”入院。患者3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左側小腿疼痛,逐漸加重,伴有腫脹,活動受限。曾在當地醫院就診,診斷為“骨髓炎”,經抗生素治療無效。為進一步治療,遂來我院就診。
入院時查體:左側小腿腫脹明顯,皮膚溫度升高,有壓痛,局部皮溫略高于健側。血常規:白細胞計數正常,紅細胞沉降率(ESR)98mm/h。X線檢查:左側脛骨中段骨質破壞,骨髓腔增寬,骨膜反應明顯。
二、中醫辨證
根據病歷資料,結合中醫理論,患者辨證為“骨癆”,屬“氣滯血瘀、濕熱內蘊”證型。病機為:濕熱內蘊,氣血運行不暢,瘀阻經絡,導致骨骼、骨髓、骨膜等組織發生炎癥。
三、中醫治療
1.內治法
(1)中藥治療: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祛濕通絡為治法。方藥:金銀花、連翹、黃柏、赤芍、丹參、牛膝、薏苡仁、白術、茯苓等。
(2)針灸治療: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祛濕通絡為治則。選取穴位:合谷、足三里、三陰交、陽陵泉、血海等。采用針刺、艾灸等方法。
2.外治法
(1)中藥熏洗: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祛濕通絡為治法。方藥:金銀花、連翹、黃柏、赤芍、丹參、牛膝、薏苡仁、白術、茯苓等。煎煮后熏洗患處。
(2)拔罐療法:選取患處,用拔罐器拔罐,留罐10分鐘,每日1次。
四、治療過程及療效
患者入院后,根據上述治療方案進行治療。經過2周治療后,患者疼痛明顯減輕,腫脹明顯消退。繼續治療2周后,患者癥狀明顯改善,ESR降至正常。經過4周治療,患者癥狀完全消失,X線檢查顯示骨質破壞明顯改善。隨訪6個月,患者未復發。
五、總結
骨髓炎中醫治療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祛濕通絡為主要治法,結合中藥、針灸、外治等多種方法,可取得較好的療效。本文通過一例骨髓炎中醫病歷,展示了中醫治療骨髓炎的方法和經驗,為臨床治療提供了一定的參考。然而,骨髓炎的治療仍需根據個體差異,靈活運用中醫理論,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 原創聲明 ?
本網站所發布的所有文章(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視頻等內容)均為原創或已獲授權轉載,受相關法律保護。未經本網站明確書面許可,任何個人或機構不得擅自復制、修改、轉載或用于商業用途。
如需引用或合作,請聯系本站獲取授權。對于任何未經授權的使用,我們保留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