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癥狀表現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有哪些癥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這是一種先天性的血液疾病,多發生在兒童時期。一般來說這種疾病沒有太多的預防的方法。那么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癥狀有哪些?有哪些具體的表現呢?下面我們來詳細的了解一下。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臨床癥狀具體如下:
(一)溫抗體型 主要表現為發作性面色蒼白,軟弱無力,血紅蛋白尿(醬油色樣、葡萄酒樣或濃茶樣),常伴有黃疸和肝脾腫大,以脾臟腫大為主。一般根據病情急緩分為兩型:
1.急性型 常為3歲以下的嬰幼兒,男性兒童占多數。發病前1—2周有前驅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史,起病急,發熱、寒戰,嘔吐,腹痛,進行性貧血,黃疽,脾腫大,常發生血性蛋白尿.重者出現急性腎功能不全。少數患者伴有血小板減少.出現皮膚豹膜出血,稱為ev凹s綜合征。急性型患者臨床經過呈自限性,發病1—2周后溶血可自行停止,約50%患者在3個月內痊愈,evans綜合征患者可因出血而死亡。
2.慢性型 多見于年長兒,原發性者占多數。起病緩慢,可表現為進行性或間隙性溶血,主要臨床表現為貧血、黃疽、肝脾腫大,常伴有血性蛋白尿,臨床呈慢性經過.反復感染加重溶血,貧血及黃疽。慢性型者病和常在3個月以上.原發性者可遷延10—20年,evans綜合征患者項后多較惡劣。如反復繼發感染或合并免疫缺陷癥,死亡率為11%—36%。
(二)冷抗體型
1.冷凝集素病 多見于5歲以下兒童。常繼發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巨細胞病毒感染、支原體肺炎等。起病急,主要表現為受冷后耳郭、鼻尖、手指、足趾末端發組和雷諾征象隨環境升高而消失。臨床經過呈自限性.可有程度不同的黃疽和貧血,隨原發病痘痊愈而消失。
2.陣發性寒冷性血紅蛋白尿 在1歲以后小兒可發病,也有原發性患者。受冷后急驟起病,突出表現為發熱、寒戰、腹痛、腰背痛、貧血和血紅蛋白尿,大多數持續數小時即可緩解,以后遇冷可再復發。
以上的這些就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一些癥狀和表現了,因為這種疾病特別是急性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發病是非常快的,而且出現在小兒身上,治療起來也會非常的困難。所以治療前的準備和后期的護理一定要計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