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藥車前子功效與作用 中藥佛手的功效與作用
青皮為常用中藥。《本草綱目》列于果皮山果類的桔項下。原名青桔皮。由桔柑類的幼果被吹落或采摘時期早晚的不同,形狀大小不一,皮的薄厚亦有差異。商品上一般將幼果原品曬干稱個青皮;近成熟的果實。其皮色尚綠者剖成四裂,去掉果瓤曬干者稱四花青皮。
一、單個青皮
別名:均青皮、青皮子。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常綠小喬木福桔、朱桔、柑、橙等多種桔柑類的干燥幼果。均為栽培。
產地:主產于廣東、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西、四川、臺灣等地。
性狀鑒別:幼果不規則的圓球形。1、直徑2至3厘米(習稱大青皮);2、直徑1.3厘米以上(習稱扣青皮);3、直徑0.7厘以下(習稱中青皮、均青皮);直徑0.3厘米以上到0.7厘米以下(均稱小青皮或青皮子)。表面皮褐色或黑綠色,粗糙皺縮,并有疣狀突起,部分表面被類白色蠟粉,頂端有突起的花柱殘基,基部有圓疤狀果柄殘基。質堅硬。橫切面果皮厚1~3毫米,外層顯油孔,中央有7~13果瓤。氣清香,味苦辛。
以個均勻,體重皮厚,內瓤少者為佳。
二、四花青皮
別名:四花皮。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常棣小喬木福桔、大紅桔、甜橙近成熟的干燥果皮。均為栽培。
產地:主產于福建、廣東、江西、四川、湖南、云南等地。
性狀鑒別:果皮剖成四瓣,基部相連,形狀大小不一,裂片多數為長橢圓形,厚約1~3毫米,頂端尖,邊緣光滑,稍向內卷。表面黑綠色或灰黃色,內表面黃白色,有時可見網裝脈紋。質堅硬,斷面邊緣有油點。氣清香、味苦辛。
以外皮青,內色白,香氣濃者為佳。
主要成分:與陳皮相同。
藥理作用:健胃作用于陳皮相同,但行氣、化滯效力較陳皮強,具有一定的發汗散寒作用。
性味:苦、辛、溫。
歸經:入肝、膽經。
功能:破氣散結,舒氣止痛。
主治:肝氣郁結,胸悶肋痛,乳痛,疝氣,食結,腹脹。
青皮功效與作用點
1、用于治療胸脅脹疼。如屬肝胃不和引起者(例如慢性肝炎時的肝區痛),常配柴胡、香附、郁金,有肝脾腫大的再加鱉甲、黨參;如屬精神因素引起的氣郁脹痛,配木香、烏藥、砂仁等,方如七味調氣湯;如屬跌打外傷引起胸脅痛,則配赤芍、肉桂、枳殼。
2、用于治療消化不良。有胃脘痞滿、食積不化者尤其適用,此時單用陳皮已不夠力,須加青皮破氣散積、并配山楂、麥芽、神曲等。
3、用于治療乳痛、乳房結核。可用青皮配銀花、公英、浙貝、炒山甲等,有消癰散結作用。
使用注意:氣虛及汗多者不宜多用。
青皮與陳皮比較,兩者性味基本相同,但青皮性較猛烈,長于疏肝破氣,散結化滯,治脅痛、痞積、乳腫;陳皮則長于健脾燥濕、理氣化痰,治脘滿、吐瀉、痰嗽。
用量:3~6g。
處方舉例:七味調氣湯:青皮6g、香附3g、木香1.5g、藿香3g、烏藥3g、砂仁3g、甘草3g,水煎服。
炮制:切片、醋炒。
注:成分含揮發油,主要成分為檸檬烯,果肉中含橙甙、枸櫞酸及還原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