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嬰兒肛瘺自愈成功案例 嬰兒肛瘺用什么藥涂抹
肛瘺的發病群體并不是單一的,雖說主要是發病于中青年人群,但實際上,老年人,以及嬰兒也偶有發病例。在治療上,需要有特殊的方式,目的是在于不影響到嬰兒的身體發育。下面就肛瘺的常識進行介紹:
其中,一位兩歲的小患者,父母代述病情經過是,1歲左右時偶然發現肛旁有一小癤腫,擠壓腫物有黃白色膿性分泌物溢出,做了膿頭穿刺引流,并使用紅霉素、魚石脂等藥物外用后癥狀好轉,但癥狀反復發作,且越來越嚴重,現經醫生檢查后確診為肛瘺。
我們知道,肛瘺多發于成年人,發病高峰年齡在20-40歲,男女發病比例約為5:1-6:1,其實嬰幼兒發病者也并不鮮見,只是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臨床研究發現,小兒出生后3個月以內肛瘺發病率最高,且以男性患兒居多,約占全部發病患兒95%以上,發病原因可能與患兒從母體中帶出的雄性激素水平過高有關,加上嬰幼兒免疫功能不全,肛門屏障不完善,故而發病。
嬰幼兒肛瘺的發病有其顯著特點:多發于肛門兩側,呈單管狀,淺在性,直行開口于肛隱窩,幼兒期多自然痊愈,但青春期又易復發,保守治療及單純切開引流效果差,反復發病者有向復雜性肛瘺發展趨勢,增加患兒痛苦及手術難度。
所以,目前我們主張嬰幼兒肛周膿腫及瘺在發病初期即行切開掛線引流術,徹底處理感染內口。而且,嬰幼兒時期身體生長迅速,創口愈合較快,療程比成年手術患者明顯縮短,一般1周左右即可痊愈。家屬切不可存僥幸心理或擔心損傷患兒肛門功能而貽誤治療。
其實,絕大多數情況下,肛瘺的發病都是比較復雜的,感染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肛瘺的發病因素絕對不是單一的,相對來說比較復雜,涉及到很多的方面,比如解剖學等方面。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