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護理措施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怎么護理
對于已經患上了紫癜的患者來說,能夠保證治療效果是很重要的,那么很好的日常護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專家將詳細幫助我們的患者家屬很好介紹一下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護理應該如何做,方便我們做好患者的護理工作,幫助他們早日恢復健康。
(一)休息活動:急性型或慢性型急性發作期應臥床休息,減少活動。血小板明顯減少出血傾向嚴重者或已有內臟出血及合并高熱的病人應絕對臥床休息,提供細致的生活護理。
(二)營養: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若伴有貧血應選用含鐵豐富的食物,忌用溫補,應以偏涼或性平者為好,多選用蔬菜水果性涼者對止血有利。注意忌油膩、生硬食物并忌用刺激性食品,如辣椒、酒等。消化道出血者酌情改進流食或禁食,以靜脈補充營養。
(三)心理:出血癥狀常使病人恐懼不安,應給予安慰使之避免情緒過度緊張而激發或加重出血,必要時按醫囑給予鎮靜劑。
(四)預防出血:病人服裝應柔軟,寬松,避免穿著過緊的衣褲加重皮膚紫癜。應指導病人學會自我防護,避免外傷引起出血,防摔碰損傷,糾正挖鼻,耳的習慣,不吃硬韌易塞牙的食物,否則剔牙易引發出血。進行醫療技術操作時動作要輕,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手術治療或穿刺及各種注射,如必須注射給藥時,局部應有效的加壓,以免形成局部血腫。注意禁用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藥物,如潘生丁,阿斯匹林,右旋糖酐等。忌用一切可能引起血小板減少的藥物,如磺胺類、解熱止痛藥、奎寧,奎尼丁,氯丙嗪,地高辛等。
(五)觀察病情:特別對急性或慢性型發作期的病人隨時注意觀察皮膚、粘膜、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顱腦等部位的出血傾向,一旦發生大出血的征象應立即通知醫師并給予及時的對癥處理,做好搶救物資的準備,應有專人護理,定時測量記錄血壓、脈搏、呼吸、瞳孔及神志等生命體征,隨時做好救治處置的配合。
1.口腔粘膜、舌、齒齦出血:加強口腔護理,預防口腔感染。定時以復方硼酸溶液或洗必泰漱口,保持口腔環境的清潔度減少繼發感染。齒齦及舌體易出現血泡、小血泡一般無須處理。大血泡可用無菌空針抽吸積血后,局部以紗布卷加壓至出血停止。
2.鼻衄:少量鼻出血用簡易止血法,即用干棉球或可醮1:1000腎上腺素后填塞出血側鼻腔,可同時加冷敷;大量鼻出血在簡易止血的同時請五官科專科醫師實施止鼻血術,迅速做好物品的準備并協助醫師操作,注意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變化。止鼻血術后,繼續觀察止血效果及有無再次發生出血。
3.消化道出血:頭暈、口渴、惡心等癥狀常是嘔血的先兆;腸鳴音增強,腹脹常是便血的先兆,應注意觀察。一旦發生消化道出血,應嚴密觀察記錄腹脹惡心、嘔吐、排便的次數以及嘔吐物、大便的顏色和性狀。應專人護理,每30分鐘測量血壓、脈搏、心率一次,同時要注意觀察病人尿量,皮膚色澤及肢端溫度變化等失血性休克的早期征象,及時通知醫師并配合搶救處置,做好輸液、輸血準備工作。病人嘔吐時注意使頭向一側,防止嘔吐物嗆入氣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嘔吐后隨時擦凈口唇處血跡并漱口,及時清理床邊污物,保持整潔。消化道出血量小,無嚴重嘔吐者可給予冷流質飲食,出血量大的應禁食。
4.顱內出血:嚴密觀察顱內出血引起顱內壓增高的征象,如突然劇烈頭痛、嘔吐或可有大小便失禁,偏癱和意識障礙應及時報告醫師并注意測量、記錄血壓、脈搏、呼吸、體溫及瞳孔的異常變化。配合醫師進行腰椎穿刺行腦脊液壓力的監測及腦脊液檢驗。病人頭痛、嘔吐和煩躁不安應配合醫師積極采用降顱內壓措施,但注意禁用嗎啡、哌替啶及冬眠靈等藥物。如果病人因顱內壓增高而出現癲癇發作,應防止病人碰傷和摔傷。將病人衣領腰帶松開,用紗布裹金屬壓舌板放置于病人上下臼齒間,以防咬傷舌。昏迷者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給予氧氣吸入,按醫囑給予中樞興奮劑、脫水劑等。對于伴有中樞性高熱的病人,體溫在39℃以上頭部以冰帽冷敷,同時也可將冰袋放于腋窩、腹股溝等血管豐富處。病人因出血傾向嚴重不要用酒精擦浴法及針刺法降溫。
上文中的內容就是專家向我們介紹的關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護理應該如何做和具體的護理內容,還請我們的患者門都能夠很好地接受護理。能夠保證治療效果是很重要的,那么很好的日常護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二者相結合才能夠盡快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