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生兒出生后打預防針的時間表 新生兒預防針時間表圖
每次小寶寶打疫苗,家長都會非常擔心,生怕孩子出現什么不良反應。其實,疫苗大多是不會出現任何不適的,即使有不適也是暫時的,家長們不必過于擔心。接下來,小編介紹給大家新生兒疫苗接種時間表。
新生兒疫苗接種時間表
1、出生時:卡介苗、乙肝疫苗(基礎)。
2、一個月:乙肝疫苗(基礎)。
3、兩個月:脊灰疫苗(基礎)。
4、三個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礎)。
5、四個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礎)。
6、五個月:百白破疫苗(基礎)。
7、六個月:乙肝疫苗、A群流腦苗(基礎)。
8、八個月:麻疹疫苗、乙腦疫苗(基礎)。
9、九個月:A群流腦苗(基礎)。
10、1.5-2歲: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腦疫苗(加強)。
11、3歲:A群流腦苗(加強)。
12、4歲:脊灰疫苗(加強)。
13、6歲:百白破疫苗(加強)、乙腦疫苗、A群流腦苗(加強)。
寶寶需要自費的二類疫苗
1、A+C群流腦疫苗:3周歲注射1針次,6、9周歲各加強一針。
2、無細胞百白破疫苗:可替代全細胞百白破疫苗,接種程序同全細胞百白破疫苗。
3、麻腮風疫苗:1.5-2周歲注射一針,基礎免疫后4年加強1針。
4、甲肝減毒活疫苗或甲肝滅活疫苗:甲肝減毒活疫苗接種時間是2歲時注射1針,4年后加強1針。滅活疫苗1-16歲接種2針,間隔6個月,16歲以上接種1針。
5、水痘疫苗:1到12歲接種1針次。
6、B型流感嗜血桿菌苗:2、4、6月齡各注射一次,12月齡以上接種一針即可。
7、流行性感冒疫苗:1-3周歲每年注射2針,間隔1個月。3周歲以上每年接種1次即可。
寶寶打疫苗后有哪些異常反應
1、預防接種的一般反應
多數情況下,寶寶接種疫苗后會引起發熱、注射局部紅腫、疼痛或出現硬結等炎癥反應,這是正常反應,不會造成組織器官不可恢復的損傷。較輕的這類反應往往不需要處理,2-3天可自行消失;對于反應較強的寶寶也可單純對癥治療,如降溫或局部熱敷等。
2、預防接種的異常反應
極個別寶寶接種某種或某些疫苗后,可能會發生異常反應。如接種百白破疫苗后發生的無菌化膿;接種乙腦疫苗后出現皮疹、顏面部水腫等,這類反應我們稱之為異常反應。出現這類反應,你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診治。異常反應的發生與受種者體質有密切關系,過敏體質者或免疫缺陷者往往更容易發生。
一般情況下,寶寶會在出生的醫院接受第一針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注射,出院后,家長宜盡快與社區醫院聯系,建立預防接種檔案,以后按照醫生的安排合理接受預防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