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心包炎掛什么科 急性心包炎的病因分類
心包炎一般分為急性心包炎、慢性心包炎、纖維蛋白性心包炎等幾類。它們的分類一般是根據所患疾病的病因、這種疾病的癥狀等等。下面,就給大家一一詳細的介紹它們的病因和一些常見的癥狀。
一、急性心包炎
1、急性心包炎可因感染,結締組織異常,代謝異常,損傷,心肌梗塞或某些藥物引起,或可為非特異性。
2、急性心包炎時感染可由細菌,寄生蟲,原蟲,病毒或真菌引起,細菌感染以鏈球菌,葡萄球菌和革蘭氏陰性桿菌為多見,在小兒流感嗜血桿菌為常見原因,化膿性心包炎不多見,可發生于感染性心內膜炎,肺炎,敗血癥以及貫穿性損傷。
3、心臟手術后和免疫功能受損的病人,病毒感染以埃可病毒,流感病毒和柯薩奇B病毒為常見,在某些城市通過超聲心動圖辨認艾滋病為心包積液的最常見原因,艾滋病可因鳥型結核分枝桿菌屬放線菌屬,真菌或病毒感染,淋巴瘤或卡波西肉瘤等引起心包炎,但心包積液常無明顯原因。
4、結核性心包炎起病隱匿,可存在而無明顯肺部受累,在美國,結核性心包炎只占急性和亞急性心包炎的5%,但在印度和非洲的某些地區則占大多數。
5、急性或慢性心包炎亦可由結締組織(自身免疫)異常如類風濕,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和代謝異常如尿毒癥引起,它亦可由于損傷。
6、即可發生于心包切開術后(心包切開后綜合征),約占心臟手術的5%~30%,胸腔穿透或非穿透損傷可致心包積血而導致心包炎(有時導致心包填塞,心導管偶可穿透心肌進入心包腔),囊狀主動脈瘤或夾層主動脈瘤可破裂入心包。
7、急性心肌梗死10%~15%早期可有急性心包炎,后期的梗死后綜合征(Dressler綜合征)通常發生于梗死后10天~2個月,發生率為1%~3%,其特征為發熱,心包炎伴心包摩擦音,心包滲出,胸膜炎,胸膜滲出和關節痛,偶爾心肌梗死后心臟破裂,造成心包積血,這通常發生于梗死后1~10天,女性多于男性,
8、急性心包炎可并發于某些藥物治療時如普魯卡因酰胺,肼苯噠嗪,異煙肼,二甲麥角新堿(methysergide),苯妥英鈉或抗凝劑,有時急性心包炎的原因不能肯定,稱非特異性心包炎,但有些病例日后證實為病毒引起,
二、慢性心包炎
1、其主要亞型為慢性縮窄性心包炎和慢性滲出性心包炎,
2、慢性縮窄性心包炎通常為非特異性的,但幾乎任何急性心包炎均可成為其原因,常見的原因為結核或其他感染,新生物,日光或聲音的輻射,類風濕關節炎,創傷和心臟手術,風濕熱之后極少有縮窄性心包炎,
3、慢性滲出性心包炎通常為非特異性的,但可因結核桿菌,真菌或新生物引起,在住院病人中大量心包滲出的最常見原因為轉移性腫瘤如癌腫(特別是肺癌或乳腺癌),肉瘤(特別是黑色素瘤),白血病,淋巴瘤,胸腔腫瘤直接擴散亦可發生;心包的原發性間皮瘤是少見的,腫瘤侵犯心包時可有漿液性或血性滲出,可為局限性或廣泛性;如為廣泛性可發生心包填塞而妨礙心臟功能,
三、纖維蛋白性心包炎
1、纖維蛋白性心包炎:急性期纖維蛋白滲出,伴炎性細胞和少量內皮細胞滲出,無明顯液體滲出,俗稱“干性心包炎”。
2、纖維蛋白性心包炎的表現:
①胸痛,銳痛,亦呈壓榨樣,位于心前區,與呼吸、體位有關;
②發熱;
③典型體征:心包摩擦音。
3、過去常見病因為風濕熱、結核及細菌感染。近年來,病毒感染、腫瘤及心肌梗死性心包炎發病率明顯增多。
以上就是心包炎的分類。相信大家通過以上的閱讀后已經知道心包炎的分類了吧。那么,如果患了此病的話,應該確診是什么類型的心包炎再進行相應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