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什么是滴蟲性陰道炎有什么癥狀 什么是滴蟲性陰道炎和霉菌
滴蟲性陰道炎是一種常見的婦女疾病, 多發生在一些性生活較為糜爛的年輕婦女身上或者是一些平時不太注重個人衛生的中年婦女身上。滴蟲性陰道炎對女性的身體健康有著較為直接的上海,是女性生殖系統健康的一大殺手。
名詞解釋
滴蟲呈梨形,后端尖,約為多核白細胞的2 ~3倍大小。蟲體頂端有鞭毛4根,體部有波動膜,后端有軸柱凸出。活的滴蟲透明無色,呈水滴狀,諸鞭毛隨波動膜的波動而擺動,滴蟲的生活史簡單,只有滋養體而無包囊期,滋養體生活力較強,能在3~5℃生存2日;在46℃時生存20~60分鐘;在半干燥環境中約生存10小時;在普通肥皂水中也能生存45~120分鐘。在Ph5以下或7.5以上的環境中則不生長,滴蟲陰道炎患者的陰道PH值一般為5.1~5.4。隱藏在腺體及陰道皺襞中的滴蟲于月經前后,常得以繁殖,引起炎癥的發作。它能消耗或吞噬陰道上皮細胞內的糖原,阻礙乳酸生成。滴蟲不僅寄生于陰道。還常侵入尿道或尿道旁腺,甚至膀胱、腎盂以及男性的包皮褶、尿道或前列腺中。滴蟲性陰道炎是感染了陰道毛滴蟲后引起的一種陰道炎癥。是最常見的陰道炎癥之一。
傳染方式
直接傳染:經性交傳播;間接傳染:經公共浴池、浴盆、浴中、游泳池、廁所、衣物、器械及敷料等途徑。
任何人都有可能被感染滴蟲性陰道炎,而那些陰道酸堿度有改變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則更易于感染。感染滴蟲后患者能自愈者極少,即使治愈,還可以下次再感染。滴蟲病的傳染源就是那些帶蟲者和被污染的物體。滴蟲性陰道炎是如何傳播的?至于傳播途徑有直接傳播即性生活傳播和間接傳播兩種。在國外,陰道滴蟲病主要是通過性生活傳播,因此將它歸屬于性傳播疾病。在我國則傳播方式有所不同。由于我國人口多,公共衛生設施較發達國家相對落后,因此,公共場所的傳播也成為重要的傳播途徑。例如,公共浴池的坐椅或公共廁所的坐便器被帶蟲者的分泌物污染,那么后來者如果直接坐在坐椅或坐便器上就有可能被傳染。公共浴池的盆塘,夏天里密度很大又消毒不嚴的游泳池,借穿他人內褲,租用泳衣等,都可能造成滴蟲的傳播。另外,家庭成員間互用洗浴盆、醫源性交叉感染,也是導致滴蟲間接傳播的原因。
病因病理
滴蟲性陰道炎潛伏期為4~28天[3],陰道粘膜有紅色小顆粒或瘀點。pH值較正常高。陰道有多量黃綠色或灰色泡沫分泌物流出,有腥臭味,有時混有少許血液或為膿性,
分泌物刺激外陰而有癢感。外陰發紅,甚或出現炎性潰瘍,有的因濕潤及擦傷所致,可蔓延至生殖股皺襞。性交時疼痛,并可有尿痛,尿頻等癥狀。
根據癥狀及體征不難診斷,查到陰道毛滴蟲方能確診。取陰道分泌液用懸滴法檢查,在鏡下可找到活動的滴蟲,在染色涂片中亦可見到。必要時可進行培養。滴蟲感染時影響陰道細胞,應注意與惡性腫瘤鑒別,必要時可于治療后作陰道細胞學檢查。
女性的陰道毛滴蟲多寄生于陰道、尿道、前庭大腺及膀胱。前庭大腺受累者罕見。陰道毛滴蟲是一種鞭毛蟲,比多形核白細胞大許多,呈梨形,頂端有鞭毛四條,尾部有軸柱凸出,可以寄生在人體內而不引起臨床癥候。某些細菌可誘致滴蟲活躍而產生癥狀,但體內抗體又可以直接或間接傳播,主要通過浴池、浴具、游泳池、或未徹底消毒的醫療器械等途徑間接傳播。直接傳播可以通過性交,從男性泌尿系統傳來,患者的尿液及糞便也可能是來源。
臨床表現
白帶增多及外陰瘙癢滴蟲陰道炎的主要癥狀是稀薄的泡沫狀白帶增多及外陰瘙癢,若有其他細菌混合感染則排出物呈膿性,可有臭味,瘙癢部位主要為陰道口及外陰,間或有灼熱、疼痛、性交痛等。若尿道口有感染,可有尿頻、尿痛,有時可見血尿。檢查時可見陰道粘膜充血,嚴重者有散在的出血斑點,后穹窿有多量白帶,呈灰黃色、黃白色稀薄液體或為黃綠色膿性分泌物,常呈泡沫狀。帶蟲者陰道粘膜可無異常發現。少數患者陰道內有滴蟲存在而無炎癥反應,稱為帶蟲者。有人認為滴蟲單獨存在時不能引起炎癥,因其消耗陰道上皮細胞內糖原,改變了陰道酸堿度,破壞了防御機制,促進繼發性的細菌感染,故常在月經期前后、妊娠期或產后等陰道Ph改變時,引起炎癥發作。
診斷要點
典型病例診斷較易,若能在陰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蟲即可確診。懸滴法檢查滴蟲最簡便的方法是懸滴法。有癥狀的患者中,其陽性率可達80%~90%。加1小滴溫生理鹽水于玻片上,于陰道后穹窿處取少許分泌物混于生理鹽水中,立即在低倍鏡下尋找滴蟲。若有滴蟲,可見其呈波狀運動而移動位置,亦可見到周圍白細胞等被推移。檢驗必須及時并須注意保暖,否則滴蟲活動力減低,造成辨認困難。培養法可疑患者,若多次懸滴法未能發現滴蟲時,可送培養,準確度可達98%左右。取分泌物前24~48小時避免性交、陰道灌洗或局部用藥,取分泌物前不作雙合診,窺器不涂潤滑劑。
滴蟲性陰道炎作為一種常見的婦女疾病,給廣大女性朋友帶來了深深的痛苦,每當深夜來臨之時,患者獨自一人沉浸在疾病所帶來的痛苦,那種滋味真的是讓讓人感到絕望。事實上,要想預防或者治療某種疾病,就必須對這種疾病有一個深入而且較為清晰的認識,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治愈,擺除疾病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