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燒傷急性體液滲出期的主要治療 燒傷體液滲出期的主要護理問題
相信很多人對燒傷并不陌生吧,因為燒傷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皮膚疾病。然而,對于燒傷的早期癥狀是有體液滲出和出現皮膚起泡的情況,相信這些都是大家明白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閱讀燒傷的體液滲出期吧。
1.體液滲出期
燒傷后,無論燒傷的深淺或面積的大小,傷后迅速發生的變化均為體液滲出。在一度燒傷,主要是血管擴張、皮膚發紅和疼痛,水腫較少。在二度燒傷,燒傷區及其周圍發生水腫,燒傷越深則水腫越重,水腫滲出液積聚于表皮與真皮間,則形成水皰。水皰表皮剝脫后,在淺二度燒傷創面,由于真皮層直接外露,充血的創面滲出較多、較紅,溫度較高,并因感覺神經末梢暴露而產生劇痛;在深二度創面,則由于壞死的部分真皮層仍附著于創面,故顏色淡紅或白中透紅,滲出較少,溫度較低,感覺遲鈍。在三度燒傷,因全層皮膚被毀形成焦痂,故干燥無滲液,疼覺消失,壞死組織下血管擴張并有血栓形成。三度燒傷創面無滲液,但燒傷區及其周圍水腫一般較二度為重。燒傷水腫的嚴重程度尚因部位與組織結構而異。例如身體低垂部位水腫墜積較多;頭頸部血液循環豐富且組織疏松,故水腫較劇,尤其小兒更為顯著。局部腫脹在傷后24h達到高峰,一般在48h后逐步消退。
導致體液滲出的主要病理生理變化為燒傷區及其周圍或深層組織內皮細胞損傷以至毛細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漿樣液體自血液循環滲入組織間隙形成水腫或自創面滲出。燒傷時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機理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認為與燒傷后組織胺、五羥色胺、激肽、溶酶體酶、白三烯類物質、氧自由基及前列腺素等有關。在毛細血管通透性改變的同時,燒傷區及其周圍組織,或雖因熱力損傷有部分尚未完全失活,但因水腫壓迫、血栓形成等而缺血、缺氧,導致細胞膜功能的改變與細胞代謝障礙,無氧代謝增加,K+自細胞內移出,Na+則進入細胞內,導致細胞內水腫,從而加重水、電解質代謝與酸堿平衡的失調。缺血、缺氧嚴重者,尚可有大量血管活性物質、凝血活酶等釋出,進一步使毛細血管擴張與通透性增加,血流緩慢、淤滯,滲出更加增多,甚至導致血管內凝血、微循環障礙,它們又反過來加重組織缺氧,形成惡性循環。組織水腫不僅發生在局部,亦可不同程度地見于身體未燒傷部位及內臟組織。
在小面積燒傷,即使有時局部滲出體液較多,但經過人體的代償,對有效循環血量的影響可不甚明顯。當燒傷面積較大(一般指二、三度燒傷創面面積成人在 15%、小兒在5%以上者),滲出液體量増多。此外,由于皮膚屏障的破壞,從二、三度燒傷創面蒸發丟失的水分的量甚大。加上如是搶救不及時或不當,人體不足以代償迅速發生的體液喪失時,則循環血量明顯下降,導致血液動力方面的改變,進而發生休克。
由于大量體液外滲,燒傷休克為低血容量性休克。表現為低血漿容量、血濃縮、低蛋白血癥、低鈉血癥、代謝性酸中毒等。其發生的機制與血液動力方面改變,如因循環血量下降所引起的心排血量降低、血壓下降及組織血液灌流不良、微循環的變化等,與失血性休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大量失血后,休克可立即發生。而燒傷休克,傷后體液從毛細血管滲出以至大量喪失時有一較緩慢的發展過程,可能在傷后數十分鐘到數小時內發生。人體的代償方式大致有:①通過主動脈弓和頸動脈竇的反射,以及釋放大量兒茶酚胺等,使心率增快,周圍和內臟血管收縮,以增加回心血量及有效循環血量;②醛固酮分泌增多,使鈉排出量減少,間接地有利于血容量的維持;③小動脈收縮后,毛細血管內靜水壓降低;同時由于水和電解質從血管內滲出的速度較蛋白質為快,膠體滲透壓暫時相對較高,有利于從未燒傷區域內將組織間液轉入血管內;④抗利尿類激素增多,使尿量減少。
燒傷后,體液喪失的速度一般以傷后6~8h內為高峰,至傷后18~24h速度減緩。燒傷面積越大,喪失速度也越快,休克發生的時間也越早。因此,要爭取時間,在休克未發生或未發展至嚴重階段前,積極進行治療,迅速補充血容量,增加心排血量等,以改善組織血液灌流,休克多可被糾正或防治。
此期中常見的內臟并發癥為急性腎衰竭、肺部并發癥(肺水腫、急性肺功能不全等)、腦水腫、應激性潰瘍等,應注意防治。三度燒傷時,紅細胞因熱力而直接被破壞,除可導致繼發性貧血外,尚可由于嚴重血紅蛋白尿,加重早期腎功能障礙,甚至引起急性腎衰竭,應及早防治。
嚴重燒傷后不久,心排血量即有明顯下降。以往多認為是血容量減少、回心血量不足所引起。近年動物實驗表明,心排血量下降常發生于血漿容量下降之前,下降程度也與之不成比例。因此認為燒傷后心排血量下降并非完全因血漿量減少所引起,而是燒傷血漿中可能存在心肌抑制因子和毒害因素,使心肌受抑制或損害,收縮力減低。不僅動物實驗已證明燒傷早期心肌細胞已有明顯損害,而且在臨床上,燒傷患者早期心肌酶譜也顯著升高。因此,嚴重燒傷患者應盡早考慮心力的扶持。
體液滲出持續時間一般為36~48h,嚴重燒傷時可延至48h以上甚至72h。隨后血液動力方面趨于穩定,毛細血管通透性大多逐漸恢復正常,水腫液開始回收,組織水腫逐漸消退,創面變干燥。此時稱謂回收期或水腫回收期。在大面積燒傷患者,血液可出現稀釋現象,尿量與尿鈉排出增多。此時如不注意,仍繼續大量輸液,則有發生循環血量過多和腦水腫、肺水腫的危險。回收期間如果創面已發生了感染,則細菌及其產生的毒素隨水腫液回收到體內,可出現毒血癥或敗血癥的癥狀。所以在大面積燒傷病人的回收期,應選用足量的針對性強的抗菌藥物。回收期時間的長短因燒傷嚴重程度及有無繼發創面感染而異。沒有感染的小面積燒傷,2~3天即可完全消腫;大面積深度燒傷特別是并發感染者,有時可持續2~3周。
以上就是燒傷的體液滲出期的介紹,希望你們能夠理解燒傷的基本癥狀,認真對待燒傷引起的皮膚損害。同時,我們也應該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重工作的態度。最后小編要祝患者早日恢復健康,重新過上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