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消化道出血5大因素 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
在消化內科的急診中,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是最多的,它的主要癥狀為吐血和解黑便。出血量多、急,可表現為吐血;出血量少、慢,則以解黑便為主。如果到了冬季,人們易出現焦慮、精神緊張和情緒不穩定,這些精神因素對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發作有明顯影響。導致上消化道出血有六大殺手,大家要注意一下。
1.胃癌:胃癌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疾病。由于癌組織的缺血性壞死,表面發生糜爛或潰瘍,侵蝕血管而引起大出血。另外,對于有上消化道出血且年齡偏大的中老年人,特別是伴有慢性貧血的胃病患者應警惕胃癌的可能性。
2.飲酒或藥物:大量喝酒或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激素(如強的松)或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消炎痛、芬必得等)易引起胃十二指腸黏膜糜爛,誘發胃十二指腸潰瘍,并發上消化道出血。
3.膽道出血:肝內局限性感染可引起肝內膽管擴張,合并多發性膿腫;膿腫直接破入門靜脈或肝動脈分支,導致大量血液涌入膽道,再進入十二指腸。肝癌、肝血管瘤以及外傷引起的肝實質中央破裂(血腫),也可導致肝內膽道大出血。
4.門靜脈高壓癥:約占25%,多因肝硬化引起,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食管、胃底的黏膜因靜脈曲張而變薄,易被粗糙食物所損傷,也易被返流的胃液所腐蝕,加之門靜脈系統內的壓力增高,導致曲張靜脈破裂,從而發生難以自止的大出血。
5.胃與十二指腸潰瘍:占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一半以上。其中又有四分之三是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的潰瘍多為慢性潰瘍,一般位于十二指腸球部后壁或胃小彎,由于潰瘍基底的動脈被侵蝕破裂,裂口缺乏收縮能力,出血往往不易自止。
6.出血性胃炎:又稱糜爛性胃炎或應激性潰瘍,約占5%。多位于胃竇部,與酗酒、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或腎上腺皮質類固醇等藥物有關。
上述內容介紹了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六大殺手 ,我們應該積極預防,把消化道出血扼殺在搖籃里,相信大家現在對此有所了解了,希望上述內容介紹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