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乳腺癌放射治療原則 乳腺癌放射治療文獻
一、乳腺癌放射治療的方法:根治術或改良根治術后輔助性放療
(一)意義
1、腋窩淋巴結無轉移的病人,不適合術后放療。
2、從總體上術后放療不增加生存率,但病灶位于內象限,腋窩淋巴結陽性者,術后放療可提高生存率。
3、術后放療能降低局部和區域淋巴結復發率,這是術后放療的最大好處。
(二)適應證
1、對象限病變≤5cm、腋窩淋巴結無轉移者,不作術后放療。
2、內象限或中央區病灶,腋窩淋巴結陰性,照射內乳淋巴結。
3、各象限病變,腋窩淋巴結有轉移者,照射腋頂,鎖骨上區及內乳淋巴結。
4、腋窩清掃不徹底,有淋巴結結外侵犯,淋巴結融合成團或與周圍組織固定時,術后應放療,全腋窩區。
5、乳腺原發灶>5cm,皮膚有水腫,破潰、紅斑或與胸肌固定,腋窩淋巴結轉移>20%,或≥4個者,術后應加胸壁放療。
(三)放射劑量 術后放療劑量在DT=5000cGy/25f/5w。
二、乳腺癌放射治療的方法: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放療
如下三種情況屬于晚期局部乳腺癌:1、乳腺皮膚廣泛浸潤,有皮膚衛星結節,廣泛桔皮癥或潰瘍。2、腫瘤與胸壁固定。3、腋窩淋巴結融合成團、固定或鎖骨上區淋巴結轉移。
(一)單純放療 劑量應在DT>6000cGy/30f/6w,完全控制應在DT=8000 cGy/40f/8w,局部控制率在30%—80%之間,5年生存率在10%—50%,當劑量在DT=8000cGy/8w時,容易產生嚴重的放療并發癥,如局部嚴重的皮膚組織纖維化,造成功能障礙。
(二)放療與手術綜合治療 術前或術后放療,劑量在DT=4000-7000cGy/4-7w之間,局部控制率在74%,5年生率在12%—30%.
(三)放療與化療的綜合治療 化療藥物主要用Fu、泰素、順鉑、阿霉素作為放療增敏劑,在放療前或放療后使用,均無增敏作用;增敏的機制可能是產生腫瘤細胞調亡,抑制放射線引起的亞致死性損傷和潛在性損傷的修復,以達到增敏作用,增加放療的治療作用。在放療前作化療,為新輔助化療,可減少腫瘤負荷,降低放療的總劑量,另外全身化療可降低或有治療遠處轉移的可能:Bruckman等報告,放療+化療,4年無復發生存率為51%,局部控制率為85%,單獨放療組為29%及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