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腦癱治療如何避免走入誤區 腦癱兒童怎樣避免誤區
小兒腦癱疾病的癥狀時不一樣的,有的腦癱孩子可能會有智障的情況出現,有的孩子可能會使四肢出現癥狀,不能走路,不能自理,但是很多家長急于給孩子進行治療,可能會陷入治療的誤區,我們通過下面文章來具體了解一下。
誤區一:有的家長雖然發現孩子在半歲前有不明原因的哭鬧、吃奶差、過于安靜,以及受驚嚇時出現身體僵直等現象,但只是簡單地認為孩子年齡小,身體弱,是不是感冒了?是不是消化不好?是不是傳染其他疾病了?
誤區二:早產兒的家長見到孩子翻身、趴臥、坐、立、走等運動發育落后于其他的正常同齡兒時,往往會簡單地認為是早產原因造成的,孩子會隨著自然生長發育慢慢地恢復,常常采取“觀望、等待”的態度。
誤區三:家長發現小兒在運動中出現不正常的姿勢時,常常以為是孩子骨骼與肌肉出現了問題,而貽誤了就診時機。
誤區四:不正常用力,也就是用反勁。即該用勁的地方用不上勁,不該用勁的地方亂用勁。這是由于中樞神經傳導失控,神經傳出或傳入與肢體肌肉的運動不協調,才產生不正常用力。剪刀步、足下垂,是小兒腦癱常見的兩個臨床體征。造成這兩個體征的原因是:1、原始反射未消失,正常反射未建立;2、不正常用力引起;3、由攣縮引起。患兒在用力或運動時出現剪刀步、足下垂是由不正常用力所致,在訓練中用手法一般能矯治。患兒在放松或運動狀態下出現剪刀步、足下垂,而被動運動時這種癥狀就會消失,這是原始反射沒有消失引起。
誤區五:異常姿勢,不正常用力越嚴重,異常姿勢越明顯病情就越重。不正常用力和姿勢異常成正比。腦癱治療權威機構上海天壇普華醫院認為這兩個問題能夠緩解,臨床上就出現療效,這兩個問題能夠解除,腦癱就能康復。要想解決這兩個問題,首先要恢復四個力。即平衡能力、協調能力、控制能力、支配能力。痙攣型腦癱(約占腦癱患者總數的60%)主要是平衡能力差;手足徐動型腦癱和混合型腦癱(占腦癱患者總數20%)主要是控制能力較差;共濟失調型腦癱(占腦癱患者總數的10%)主要是協調能力差。
誤區六:一旦經過醫生確診孩子為腦性癱瘓時,家長往往最先采取的態度是盲目地四處求醫,盼望通過常規的“打針、吃藥”來解除患兒的運動功能不良狀態。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很清楚的了解到小兒腦癱治療上常出現的一些誤區,希望能夠幫助家長們擺脫這些誤區,更加正確的為孩子治療疾病,這個疾病只要能夠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在很大程度上能夠緩解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