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慢性咳嗽常見病因不包括 慢性咳嗽常見病因
咳嗽這種疾病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任何職業的人身體上,我們常常看到很多經常吸煙的人會時不時的咳嗽,而且常常會吐出黃色的濃痰。今天專家在這里為大家闡述一下慢性咳嗽這種疾病的常見病因和診斷,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慢性咳嗽的常見病因包括:CVA、UACS[又稱鼻后滴流綜合征(postnasal drip syndrome,PNDS)]、EB和GERC,這些病因占呼吸內科門診慢性咳嗽病因的70%~95%。其他病因較少見,但涉及面廣,不僅與呼吸系統疾病有關,還與其他系統的疾病有關。多數慢性咳嗽與感染無關,無需使用抗菌藥物治療。咳嗽原因不明或不能除外感染時,慎用口服或靜脈糖皮質激素。
(一)UACS/PNDS
1、定義: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等部位,直接或間接刺激咳嗽感受器,導致以咳嗽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征被稱為PNDS。由于目前無法明確上呼吸道咳嗽感受器所致,2006年美國咳嗽診治指南建議用UACS替代PNDS。
UACS是引起慢性咳嗽最常見病因之一,除了鼻部疾病外,UACS還常與咽喉部的疾病有關,如變應性或非變應性咽炎、喉炎、咽喉部新生物、慢性扁桃體炎等。
2、臨床表現:(1)癥狀:除咳嗽、咳痰外,可表現為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頻繁清嗓、咽后黏液附著、鼻后滴流感。變應性鼻炎表現為鼻癢、打噴嚏、流水樣涕、眼癢等。鼻-鼻竇炎表現為黏液膿性或膿性涕,可有疼痛(面部痛、牙痛、頭痛)、嗅覺障礙等。變應性咽炎以咽癢、陣發性刺激性咳嗽為主要特征,非變應性咽炎常有咽痛、咽部異物感或燒灼感。喉部炎癥、新生物通常伴有聲音嘶啞。(2)體征:變應性鼻炎的鼻黏膜主要表現為蒼白或水腫,鼻道及鼻腔底可見清涕或黏涕。非變應性鼻炎鼻黏膜多表現為黏膜肥厚或充血樣改變,部分患者口咽部黏膜可見卵石樣改變或咽后壁附有黏膿性分泌物。(3)輔助檢查:慢性鼻竇炎影像學表現為鼻竇黏膜增厚、鼻竇內出現液平面等。咳嗽具有季節性或提示與接觸特異性的變應原(如花粉、塵螨)有關時,變應原檢查有助于診斷。
3、診斷:UACS/PNDS涉及鼻、鼻竇、咽、喉等多種基礎疾病,癥狀及體征差異較大,且很多無特異性,難以單純通過病史及體格檢查作出明確診斷,針對基礎疾病治療能有效緩解咳嗽時方能明確診斷,并注意有無合并下氣道疾病、GERC等復合病因的情況。
4、治療:依據導致UACS/PNDS的基礎疾病而定。 對于下列病因,治療首選第一代抗組胺劑和減充血劑:(1)非變應性鼻炎;(2)普通感冒。大多數患者在初始治療后數天至兩周內產生療效。
變應性鼻炎患者首選鼻腔吸入糖皮質激素和口服抗組胺藥治療,丙酸倍氯米松(50μg/次/鼻孔)或等同劑量的其他吸入糖皮質激素(如布地奈德、莫米松等),每天1~2次。各種抗組胺藥對變應性鼻炎的治療均有效果,首選無鎮靜作用的第二代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等。避免或減少接觸變應原有助于減輕變應性鼻炎的癥狀。必要時可加用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短期鼻用或口服減充血劑等。癥狀較重、常規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者,特異性變應原免疫治療可能有效,但起效時間較長。
細菌性鼻竇炎多為混合性感染,抗感染是重要治療措施,抗菌譜應覆蓋革蘭陽性菌、陰性菌及厭氧菌,急性期治療不少于2周,慢性鼻竇炎抗生素建議酌情延長使用時間,常用藥物為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頭孢類或喹諾酮類。有證據顯示,長期低劑量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對慢性鼻竇炎具有治療作用。同時聯合鼻吸入糖皮質激素,療程3個月以上。減充血劑可減輕鼻黏膜充血水腫,有利于分泌物的引流,鼻噴劑療程一般<1周。建議聯合使用第一代抗組胺藥加用減充血劑,療程2~3周。內科治療效果不佳時,建議咨詢專科醫師,必要時可經鼻內鏡手術治療。
以上就是專家對慢性咳嗽這種疾病的詳細闡述,其實在臨床上我們最常見的就是急性咳嗽,比如說普通感冒的咳嗽就是急性咳嗽。但是慢性咳嗽也是很常見的,比如說肺癌患者 在后期的咳嗽,這些人就很痛苦了,由此可見早期治療疾病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