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老中醫如何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 中醫怎么治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我們很多人都不太了解的一個疾病,也是很多時候,我們必須要詳細了解的一種疾病。事實上,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通過中醫的辯證治療也是很有效果的。下面就給大家說一下如何通過中醫辨證分型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
1. 氣滯血瘀
主證: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經行不暢有塊,血塊排出后疼痛減輕,或不孕,經前乳房脹痛,兩脅脹痛,精神抑郁或煩躁易怒,舌紫暗或有瘀點,脈弦或弦滑。
治法:疏肝理氣,活血祛瘀。
方藥:膈下逐瘀湯。當歸20g,赤芍15g,川芎10g,桃仁15g,紅花15g,枳殼15g,元胡15g靈脂15g,丹皮10g,烏藥15g,香附15g,炙甘草10g。若氣滯為主,脹甚于痛者加川楝子15g;血瘀為主,痛甚于脹,加用蒲黃15g,重用五靈脂20g;疼痛劇烈加全蝎3條,三棱15g,莪術15g;有癥瘕加血竭15g,***15g,皂角刺20g,三棱15g,莪術15g;月經量多加蒲黃15g,茜草159,三七面10g(沖服)。
2. 寒凝血瘀
主證: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得熱痛減,經量少色暗黑有塊,塊下痛減,形寒畏冷,面色蒼白,痛甚則嘔惡,或不孕,舌暗,苔白,脈弦緊。
治法:溫經散寒,活血祛瘀。
方藥:少腹逐瘀湯。小茴香15g,干姜15g,元胡15g,靈脂15g,沒藥15g,川芎10g,當歸20g,蒲黃15g,官桂15g,赤芍15g。若腹痛甚劇,肢冷汗出者加川椒15g,制川烏10g,制草烏10g;陽虛內寒者加人參15g,熟附子15g,仙靈脾20g;濕邪較重,兼有胸悶腹脹,舌苔白膩者加蒼術15g,橘皮10g,澤蘭15g,茯苓20g。
3. 氣虛血瘀
主證:經期或經后腹痛,喜按喜溫,肛門墜脹,大便不實,神疲乏力,面色不華,月經量或多或少,色談暗質稀,有塊,舌體胖,舌質淡紫或有瘀點,苔薄白,脈細弱無力。
治法:益氣補陽,活血祛瘀。
方藥:補陽還五湯。黃芪3Og,當歸2Og,赤芍15g,地龍20g,川芎1Og,桃仁15g,紅花15g。汗出畏冷者加掛技15g,白芍15g;腹痛劇烈者加艾葉15g,小茴香15g,乳香15g,沒藥15g;惡心嘔吐加吳茱萸15g,干姜10g,姜半夏10g;便溏者加肉豆蔻15g,葫蘆巴15g,補骨脂20g。
以上這些,就是我們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時候,能夠用到的一些方法了。事實上,我們要想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就必須要對其進行相應的辯證。希望這些對大家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