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狂犬病臟器病理解剖 狂犬病的病理改變是什么
最近看到了關于臺灣狂犬病疫苗爆發的新聞非常多,很多的狂犬病人因為沒有及時救治的原因,或者不看重這個疾病沒有去打狂犬病疫苗而造成疾病的惡化和拖延。狂犬病病人一定要接受醫生專業的診斷和治療才是最好的辦法,下面介紹一下狂犬病的生理病理:
狂犬病病毒進入人體后首先侵染肌細胞,在肌細胞中渡過潛伏期,后通過肌細胞和神經細胞之間的乙酰膽堿受體進入神經細胞,然后沿著相同的通路進入脊髓,進而入腦,并不延血液擴散。病毒在腦內感染海馬區、小腦、腦干乃至整個中樞神經系統,并在灰質大量復制,延神經下行到達唾液腺、角膜、鼻粘膜、肺、皮膚等部位。狂犬病病毒對宿主主要的損害來自內基小體,即為其廢棄的蛋白質外殼在細胞內聚集形成的嗜酸性顆粒,內基小體廣泛分布在患者的中樞神經細胞中,也是本疾病實驗室診斷的一個指標。 非特異性病變:急性彌漫性腦脊髓炎,尤以與咬傷部位相當的背根節及脊髓段、大腦的海馬以及延髓、腦橋、小腦等處為重,腦膜通常無病變。腦實質呈充血、水腫及微小出血,鏡下可見非特異性變性和炎癥改變、如神經細胞空泡形成、透明變性和染色質分解、血管周圍單核細胞浸潤等。
鏡下腦實質有非特異的神經細胞變性與炎性細胞浸潤。而具特征性的病變是嗜酸性包涵體,稱為內基氏小體。內基小體是指具診斷意義的病人腦組織內嗜酸性包涵體,為狂犬病毒的菌落,呈圓形或橢圓形,染色后呈櫻桃紅色,直徑約3~10nm,邊緣整齊,內有1~2個狀似細胞核的小點,最常見于海馬及小腦浦肯野組織的神經細胞中;亦可在大腦皮層的錐細胞層、脊髓神經細胞、后角神經節、視網膜神經細胞層、交感神經節等處檢出。內基氏小體實為病毒的集落,電鏡下可見小體內含有桿狀病毒顆粒。
唾液腺腫脹,質柔軟,腺泡細胞明顯變性,腺組織周圍有單核細胞浸潤。胰腺腺泡和上皮、胃粘膜壁細胞、腎上腺髓質細胞、腎小管上皮細胞等均可呈急性變性。
其實大家也不要過于害怕狂犬病,草木皆兵的。其實,每種疾病都是這樣,只要了解了疾病到底是怎么回事,注意去防護和治療,其實還是很容易治愈的。特別是狂犬病的潛伏周期不一定,一定要在被寵物咬傷之后馬上進行疾病的控制和傷口的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