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口腔潰瘍的類型和發病原因 口腔潰瘍的發病機制是啥
口腔潰瘍的患病類型是怎樣的?在生活中,很多朋友都患上過口腔潰瘍這種疾病,在發現這種疾病之后,患者的嘴里會出現傷口,在吃飯的時候,會引起疼痛感,大家一定要重視這種疾病,多了解疾病的常識。那么,口腔潰瘍的患病類型是怎樣的?
第一種是輕型口瘡,該型占80%,最多見。潰瘍較小,數目不多,1~5個,好發于唇、頰等處非角化區粘膜。持續7~14天,可不治而愈。
第二種是重型口瘡,又稱腺周口瘡。潰瘍大而深,一般都發生一個,好發于頰、咽喉、軟硬腭交界處等口腔后部粘膜,持續月余或數月,愈合后留下瘢痕。
第三種是皰疹樣口瘡,潰瘍小而多,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以舌腹、口底多見、也有自限性。重型口瘡和皰疹樣口瘡占復發性口瘡的20%。
口腔潰瘍(俗稱“口瘡”)是口腔內科疾病中最常見的病癥,學名稱為“口腔黏膜潰瘍”,它像傷風感冒一樣多見。幾乎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有過潰瘍的經歷。在人群中,其發病率為20%,以復發性口腔潰瘍最多見。中青年人最容易中招,且男女比例約為2:3。
從西醫角度看,口腔潰瘍就是口腔黏膜“破了個洞”。這個洞可深可淺,小如麥粒,大如黃豆,或圓或扁,形態各異。中醫對口腔潰瘍也早有記載,認為它與心、肝、膽、脾、胃、肺、腎等都有關系,常發于上述臟腑功能發生紊亂時。
因此,口腔潰瘍可以是一種病名,更是一種癥狀。許多口腔黏膜病都會出現潰瘍,如復發性口腔潰瘍、口腔結核、口腔鱗癌、口腔扁平苔蘚、盤狀紅斑狼瘡、多形紅斑、白塞病、克隆氏病等。有時,它也是全身疾病的一種反映,如患糖尿病、胃病、血液病、結核病等。
臨床上說到的口腔潰瘍,多是指復發性口腔潰瘍,有人給它總結了四大特點,即“紅、黃、凹、痛”:潰瘍周圍會紅腫,潰瘍表面是黃色,中間凹陷,通常較痛。它往往會反復發作,有時一次能長出十幾個,火燒火燎的疼,但它有自限性,到一定時候會“不治而愈”。
那些疼痛不明顯、邊緣不清晰,而且老不愈合的口腔潰瘍,要引起警惕,有可能是惡性的。這在老年人中較多見。隨著年齡增長,身體狀況衰弱,免疫容易失 衡,因此發生惡性疾病的幾率更高。此外,有些老人的牙齒像“斷壁殘垣”,反復摩擦黏膜;還有的人假牙裝得不合適,或假牙用了10年都不換,反復摩擦口腔黏 膜,也會造成褥瘡性潰瘍。這些潰瘍惡變幾率較高,一旦發現需積極治療。
看了上面的介紹,大家對口腔潰瘍的了解應該更進一步了。平時,大家要注意多補充維生素,患上口腔潰瘍之后,應該定期的去醫院檢查,多吃水果和蔬菜,不要總是吃一些油膩,辛辣的食物,這對大家的口腔黏膜刺激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