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血壓收縮壓與舒張壓表示什么 高血壓是舒張壓還是收縮壓
在進行血壓測量的時候,大家經常會接觸到收縮壓和舒張壓兩種改變。其實,這是用來表示血壓中的高壓和低壓的,收縮壓就是高壓,舒張壓就是低壓,通過對收縮壓和舒張壓的測量,可以很好的了解患者的血壓狀況,如果血壓異常的話,就可以采取相應的方法進行治療了!
一、收縮壓是什么?
收縮壓(Systolic pressure)(高壓):是當心臟收縮時,從心室射入的血液對血管壁產生的側壓力,這時血壓最大;此時內壁的壓力稱為收縮壓,亦稱高壓。
二、舒張壓是什么?
舒張壓(Diastolic pressure)(低壓):是心臟舒張末期,血液暫時停止射入動脈,而已流入動脈的血液靠血管壁的彈力和張力作用,繼續流動,對血管壁仍有壓力,這時的血壓稱作舒張壓。亦稱低壓。
三、臨床意義
收縮壓在臨床上意義很大,有一種高血壓稱為收縮壓偏高癥,就是指舒張壓正常,而收縮壓增高,在高血壓各種類型中,收縮壓增高最常見,而且更難控制。臨床觀察發現,隨著年齡增長而表現的單純收縮壓增高,更易發生中風和冠脈急性事件。因此在臨床上醫生會更關注病人的收縮壓。
近年來,大量流行病學、循證醫學和臨床研究證實,收縮期高血壓所帶來的危害性可能比舒張壓升高更大。所謂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是指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而舒張壓不高(低于90毫米汞柱)的高血壓病患者。
即使舒張壓不高,若收縮壓為160~179毫米汞柱,就可視為中度高血壓;收縮壓≥180毫米汞柱就是重度高血壓,并應按此分級結合并存的危險因素進行相應的治療。
對于無危險因素者,應將收縮壓控制在140毫米汞柱以下;對于合并有糖尿病或腎病的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患者,應將收縮壓控制在130毫米汞柱以下。
隨年齡增加,收縮壓變得更為重要。在50歲以上的成人,收縮壓超過140毫米汞柱,是比舒張壓升高更為重要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