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感染性休克的主要原因和治療原則 感染性休克的治療原則有哪些
感染性休克通常會在嚴重的細菌或者病毒等病原體感染后發生。會導致患者出現昏迷,可能會導致缺氧、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表現,有時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如果患者出現感染性休克往往需要及時進行積極有效的搶救措施,才能及時恢復生命體征,盡早蘇醒。那么在臨床上對于感染性休克的處理需要遵循哪些治療原則呢?
1、及時進行抗感染治療
感染性休克通常是由于細菌感染后釋放一些毒素物質,往往會導致機體出現內分泌紊亂,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導致休克癥狀的出現。對于這種情況首先需要及時進行抗感染治療,可以及時做血培養查病原菌,根據藥敏試驗的結果選擇敏感的抗生素,如果感染情況比較嚴重也可以選擇萬古霉素、泰能等高效廣譜抗生素,及時抑制感染,才能有效控制休克癥狀。
2、恢復血容量的治療
對于感染性休克還要注意及時補充血容量,恢復器官的有效灌注,這樣才能防止其他器官的損傷,防止一些并發癥的發生。在恢復血容量可以選擇一些膠體溶液,以及生理鹽水等液體及時補充血容量,同時也要注意及時糾正體內出現的酸中毒,一般血容量及時補充后患者會慢慢恢復。
3、抗凝治療
在休克發生后很可能會出現血液的高凝狀態,需要有效進行抗凝,可以選用低分子肝素鈉以及一些擴張血管和強心的藥物同時使用,在降低血液粘稠度的同時積極恢復血液的有效循環,使血壓等生命體征保持平穩,可以促進休克癥狀的緩解。
出現感染性休克以后需要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在治療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上三個主要原則。感染性休克還會出現一些其他的并發癥,也需要及時進行有效的干預。在積極治療的同時也需要注意營養的補充,如果恢復情況良好可以及時進行流質飲食,同時需要注意積極吸氧防止腦部出現缺氧性損傷,產生后遺癥。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