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二期結腸癌高危因素包括哪些 結腸癌術后高危因素有哪些
結腸癌的高發病率讓人不寒而栗,對于這種疾病我們可以說是耳濡目染。結腸癌的高地位足以引起大家對它的重視了,結腸癌會表現許多的癥狀,病情與排便的異常密切相關。那么結腸癌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臨床發現某些因素可能大大增加發病的危險性,它們包括:
1.發病年齡,大多數病人在50歲以后發病。
2.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級親屬,比如說父母,得過結直腸癌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險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大約四分之一的新發病人有結直腸癌的家族史。
3.結腸疾病史:某些結腸疾病如克隆氏病或潰瘍性結腸炎可能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病機會,他們結腸癌的危險性是常人的30倍。
4.息肉:大部分結直腸癌是從小的癌前病變發展而來,它們被稱為息肉,其中絨毛樣腺瘤樣息肉更容易發展成癌,惡變得機會約為25%;管狀腺瘤樣息肉惡變率為1-5%。
5.基因特征:一些家族性腫瘤綜合癥,如遺傳性非息肉病結腸癌,可明顯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病機會,而且發病時間更為年輕。
發病原因
一些結腸癌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社會發展狀況,生活方式及膳食結構與結腸癌密切相關,并有現象提示影響不同部位,不同年齡組結腸癌發病的環境,遺傳因素可能存在差異,環境(尤其是飲食),遺傳,體力活動,職業等,是影響結腸癌發病的可能病因因素。
1.飲食因素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有70%~90%的腫瘤發病與環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有關,而其中40%~60%的環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與飲食,營養相關聯,故在腫瘤發病中飲食因素被看作是極為重要的因素。
(1)高脂,高蛋白,低纖維素的作用機制:可歸納如下:①影響腸道脂質代謝,高脂飲食使7a-脫羥基化酶活性增高,導致次級膽酸形成增多,而纖維素的作用正相反,并通過抑制重吸收,稀釋及吸附,螯合作用,降低腸道的脫氧膽汁酸濃度增加糞便中固相物質,促進排出;一些飲食因素(如鈣離子)可降低腸道離子化脂肪酸和游離膽汁酸的水平,這兩種物質均對腸道上皮有損傷作用;抑制腸道膽固醇的降解,牛奶,乳糖,半乳糖具有抑制膽烷氧化還原作用,②纖維素還具有改變腸道菌群,影響腸黏膜結構和功能的作用,并影響黏膜上皮細胞的生長速度,調解腸道酸堿度,以及通過黏蛋白加強黏膜屏障作用,減少腸內有毒物質對腸上皮的侵害;③高脂肪及部
結腸癌的死亡率非常之高,雖然治療技術越來越先進,但是晚期的癌癥患者生存率依然得不到改善,因此,結腸癌預防的意義顯得很重要。據研究,結腸癌與現代生活方式和飲食類型有關。發病與能量攝入過多,肥胖,過多飽和脂肪酸攝入關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