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動脈炎查哪些指標 大動脈炎的并發癥有哪些
很多人在治療大動脈炎的時候,并沒有將其分的太過于清楚,而是將我們平時所見到的大動脈炎癥狀當做一類來治療了。那么,我們在治療的時候,應該將大動脈炎具體的分成哪些類型呢?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大動脈炎根據病變部位可分為四種類型:頭臂動脈型(主動脈弓綜合征),胸-腹主動脈型,廣泛型和肺動脈型。
(1)頭臂動脈型(主動脈弓綜合征):頸動脈和椎動脈狹窄和閉塞,可引起腦部不同程度的缺血,出現頭昏、眩暈、頭痛,記憶力減退,單側或雙側視物有黑點,視力減退,視野縮小甚至失明,咀嚼肌無力和咀嚼疼痛。少數患者因局部缺血產生鼻中隔穿孔,上腭及耳廓潰瘍,牙齒脫落和面肌萎縮。腦缺血嚴重者可有反復暈厥、抽搐、失語、偏癱或昏迷。上肢缺血可出現單側或雙側上肢無力、發涼、酸痛、麻木,甚至肌肉萎縮。
頸動脈、橈動脈和肱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表現為“無脈征”。約半數患者于頸部或鎖骨上部可聽到二級以上收縮期血管雜音,少數伴有震顫,但雜音響度與狹窄程度之間并非完全成比例,輕度狹窄或完全閉塞的動脈,雜音不明顯,如有側支循環形成,則血流經過擴大彎曲的側支循環時,可以產生連續性血管雜音。
(2)胸-腹主動脈型:由于缺血,下肢出現無力、酸痛、皮膚發涼和間歇性跛行等癥狀,特別是髂動脈受累時癥狀最明顯。腎動脈受累出現高血壓,可有頭痛、頭暈、心悸。高血壓為本型的一項重要臨床表現,尤以舒張壓升高明顯,主要是腎動脈狹窄引起的腎血管性高血壓;此外胸降主動脈嚴重狹窄,使心排出血液大部分流向上肢,可引起節段性高血壓;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導致收縮期高血壓等。在單純腎血管性高血壓中,其下肢收縮壓較上肢高20~40mmHg。
部分患者胸骨旁或背部脊柱兩側可聞及收縮期血管雜音,其雜音部位有助于判定主動脈狹窄的部位及范圍,如胸主動脈嚴重狹窄,于胸壁可見淺表動脈搏動,血壓上肢高于下肢。大約80%患者于上腹部可聞及二級以上高調收縮期血管雜音。如合并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于主動脈瓣區可聞及舒張期雜音。
(3)廣泛型:具有上述兩種類型的特征,屬多發性病變,多數患者病情較重。
(4)肺動脈型:本病合并肺動脈受累并不少見,約占50%,上述三種類型均可合并肺動脈受累,而在各類型中伴有或不伴有肺動脈受累之間無明顯差別,單純肺動脈受累者罕見。肺動脈高壓大多為一種晚期并發癥,約占1/4,多為輕度或中度,重度則少見。臨床上出現心悸、氣短,重者心功能衰竭,肺動脈瓣區可聞及收縮期雜音和肺動脈瓣第二音亢進。
以上就是一些主要的大動脈炎類型了。這些類型在臨臨床上時最常見的,也是發病率最高的一部分。因此大家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如果發現自己有一些以上的癥狀,就必須進行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