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痤瘡的中醫辯證方劑 痤瘡的中醫辯證治療處方
對于“痤瘡”這個詞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但是如果說到“青春痘”相信沒有人不知道的,很多人都在為痤瘡煩惱,那么痤瘡中醫辯證治療是什么?
中醫認為痤瘡是血中有血熱存在,血中之毒是由五臟蘊熱,注入血脈。另外經絡中血氣不和,外來濕邪、熱邪損傷人體血液,導致痤瘡。中醫在臨床上將痤瘡分:濕熱癥,內毒血熱癥、血虛風燥癥。中醫分層療法,遵循辯證施治,以清熱解毒、消癰散結首要目標,盡早恢復機體陰平陽秘狀態。痤瘡(青春痘)的辨證分型主要分為肺經蘊熱、脾胃濕熱、血瘀痰凝、沖任不調。
1、肺經蘊熱證候
主要表現為粉刺初起,紅腫疼痛,面部瘙癢,可有口干,小便黃,大便干燥,舌紅苔黃,脈象浮數。
證候分析:中醫學認為,面鼻為肺胃二經所主,若素體陽熱偏盛,肺經郁熱,又復受風邪(風易襲上位),則發“肺風粉刺”;肺與大腸相表里,若腑氣不通,濕熱上攻于面部,則亦發痤瘡。
辨證施治:治療以清肺涼血為主,常用的方劑是枇粑清肺飲,主要藥物有:枇粑葉,桑白皮,知母,黃芩,銀花,赤勺,生地,生石膏,生甘草等。
2、脾胃濕熱證候
主要表現為粉刺此起彼伏,連綿不斷,可以擠出黃白色碎米粒樣脂栓,或有膿液,顏面出油光亮,拌口臭口苦,食欲時好時壞,大便粘滯不爽,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證候分析:中醫學認為,面鼻為肺胃二經所主,若素體陽熱偏盛,肺經郁熱,又復受風邪(風易襲上位),則發“肺風粉刺”;肺與大腸相表里,若腑氣不通,濕熱上攻于面部,則亦發痤瘡。
辨證施治:治療以清利濕熱為主,常用的方劑是芩連平胃散,主要藥物有:黃連,黃芩,白術,厚樸,蛇舌草,茵陳,六一散,生甘草等。
3、血瘀痰凝證候
主要表現為痤瘡日久,質地堅硬難消,觸壓有疼痛感,或者顏面凹凸如橘子皮,女性可有月經量少,痛經,經期痤瘡加重等癥狀,舌暗苔薄,脈澀……型多見于長期的慢性痤瘡患者。
證候分析:多見于結節型,聚合型痤瘡。患者濕痰較甚,氣滯血瘀,熱毒痰瘀膠結致皮疹經久不愈,皮損色暗紅,質硬,或質軟有彈性。舌紅或暗紅,邊有瘀點或瘀斑,脈弦或澀。
辨證施治:治療以活血化痰,軟堅散結為主,常用的方劑是大黃蟄蟲散,主要的藥物有:大黃,蟄蟲,水蛭,蛇舌草,桃仁,紅花,益母草,陳皮,白術,生甘草等。
4.沖任不調證候
主要表現為月經不調,小腹脹痛,或經來皮疹增多和加重,舌紅、脈弦。偏陰虛者,常伴腰酸痛,五心煩熱、口干渴等。偏陽虛者常見四肢不溫,平素畏冷,面色白,唇淡,經行小腹冷痛,得熱則減,舌暗淡,苔白,有齒印,脈沉。
證候分析:本型常見于青春期后發病的患者。沖任隸屬于肝腎,月事來潮前,經血充盈,易為肝氣所激惹,氣有余便是火,火性炎上,煉津為痰,形成痤瘡,故患者皮損常經前加重。腎主封藏,肝腎藏泄失調,可致月事紊亂,內分泌失調而發痤瘡。腎有陰虛、陽虛之分,如患者伴有手足心熱,盜汗等全身癥狀多由于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治以滋陰降火;如患者伴有手足涼,行經腹痛,月事有血塊,多屬腎陽虛,虛陽浮越,治以清上溫下,引火歸原。又因肝腎同源,故在治療上應兼顧彼此,滋腎陰不忘清肝火,溫腎陽同時暖肝陽。
辨證施治:治療以調和沖任為主,陰虛者常用成藥為知柏地黃丸,陽虛者以龜鹿補腎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