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寶寶積食引起拉肚子推拿手法 小孩病毒感染拉肚子推拿手法
小孩子的腸胃功能還不完善,再加上身體抵抗力很弱,所以經常會出現感冒拉肚子等癥狀。針對孩子的拉肚子問題,現在有一些專門治療的需要,但不建議小孩子經常吃藥,所以今天為大家推薦更加健康有效的治療拉肚子方法,那就是做推拿,正確做法如下。
1、補脾經
【穴位】脾經
【位置】小兒拇指螺紋面
【手法】將患兒拇指屈曲,循拇指橈側邊緣由遠端向掌根方向直推為補,稱補牌經;在拇指末節羅紋面作旋推法,亦稱為補脾經,100-300次。拇指伸直,由指端經羅紋面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脾經。補牌經、清脾經,統稱推脾經,來回推就是清補脾經了。
【作用】主治腹瀉、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2、清大腸
【穴位】大腸
【位置】在食指橈側緣,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線,屬線型穴位。
【手法】將小兒食指固定于術者左手虎口內,以右手拇指外側緣推之。自指尖推向指根稱補大腸,自指根推向指尖稱瀉大腸,來回推稱清大腸,100~500次。
【作用】主治積食,口瘡,痢疾,泄瀉,肛門紅腫,脫肛,翻肛,便秘。
3、揉板門
【穴位】板門
【位置】在拇指下,手掌大魚際平面。
【手法】以指端在大魚際平面的中點做揉法,稱揉板門,100~500次。
【作用】主治食欲不振、嘔吐、泄瀉、感冒發熱、高熱不退、陰虛內熱、疹痘潮熱不退或疹痘后低熱、煩躁不安、口臭、鼻出血、鼻腔炎、上牙齦紅腫、光面舌、苔厚等。
4、運內八卦
【穴位】內八卦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至中指指根橫紋約2/3處為半徑作圓周,此圓周即內八卦。
【手法】術者左手托小兒四指,使掌心向上,右手以拇指外側緣在穴上推運,順時針方向推運稱順運內八卦;逆時針方向推運稱逆運內八卦。操作時應蓋住或輕運離宮。100~300次。
【作用】主治咳嗽痰喘,嘔吐,食積,食欲不振,腹瀉,腹脹,煩躁不安等。
5、揉中脘
【穴位】中脘
【位置】中脘穴在劍突(即胸骨下端)與肚臍的中點。
【手法】用指端或掌根按揉,稱揉中脘,100-300次。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和中,對腹脹、腹痛、瀉泄、嘔吐、食欲不振等有效。
6、揉天樞
【穴位】天樞
【位置】天樞穴在肚臍旁開三橫指(寶寶的手指)處。
【手法】用指端揉或按,稱揉天樞,左右各一點揉100-300次。
【作用】梳理大腸、理氣消滯,主治腹瀉、痢疾、腹痛、食積、腹脹、便秘。
7、揉龜尾
【穴位】龜尾
【位置】尾骨末端就是龜尾
【手法】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稱揉龜尾,100-300次……
【作用】揉龜尾能通調督脈之經氣、調理大腸,對止瀉、通便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