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敗血癥引起腎衰竭怎樣治療 中醫敗血癥治療方法
中醫是怎樣治療敗血癥的?我們國家的中醫原本就是博大精深的,很多中藥對身體都是很有好處的,不像很多西藥,幾乎對身體都有副作用,還有是藥三分毒的說法。因此,患病的話,找中醫治療是比較好的。 那么,中醫是怎樣治療敗血癥的呢?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中醫治療敗血癥的方法。
以下就是一些治療敗血癥的中醫方法:
一、偏方
方藥1:
犀角粉0.5克(沖服) 生地30克 金銀花30克 赤芍12克 黃芩12克 黃柏12克 丹皮12文 連翹15克 梔子9克 黃連6文 蚤休9文 大青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三次。用于熱毒熾盛、寒戰、高熱、神昏、脈洪數者。
方藥2:
茵陳30克 黃芩30克 滑石30克 竹茹15克 藿香15克 銀花30克 苡仁30克 白豆蔻10克 地丁30克 梔子15克 龍膽草15克 車前子30克 金錢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日3次。
用于濕熱蘊結,惡寒發熱,頭重身 痛,惡心嘔吐。
方藥3:
銀花50克,連翹30克,山梔15克,黃芩30克, 蚤休30克,黃連10克,公英30克,石膏50克, 大黃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三次。
方藥4: (1)銀花30g、野菊花15g、生甘草6g,水煎代茶飲。
方藥5:公英、地丁、半邊蓮各30g,水煎服。、
二、針灸
1.體針
(1)取水溝、大椎、風池、曲池、合谷等穴,有清熱開竅的作用,適用于高熱神昏。每日2次,每次留針15分鐘,用強刺激,瀉法。
(2)取合谷、太沖、素髎、長強、陽陵泉等穴,有瀉熱止痙的作用。適用于高熱驚厥、抽搐、角弓反張。每日1次,留針20分鐘,長強不留針。
(3)取頰車、下關、人中、地倉等穴,有醒神開竅的作用,適用于口禁不開者。用瀉法,不留針。
(4)取十宣或十二井穴,用三棱針點刺出血,1~2滴為度,有清熱解毒、開竅鎮驚的作用,適用于高熱神昏者,每日1次。
2.灸法
(1)取合谷、然谷、大椎、膏盲等穴,用艾柱灸,有固表止汗的作用,適用于自汗不止者,每次灸10~20分鐘。
(2)取神闕、氣海、關元、腎俞等穴,用大艾柱灸,有固陽固脫的作用,適用于虛脫、脫汗等證,每日2~4次,每次灸15分鐘。
以上就是治療敗血癥的中醫方法。一共給大家介紹了兩種方法,分別是偏方和針灸。相信大家通過以上的閱讀后已經知道哪些偏方可以治療敗血癥這種疾病了吧。那么,如果患了這種疾病的話,可以試試以上的治療方法。(以上藥方及方法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