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嬰兒拇指內收圖片 嬰幼兒拇指內扣怎么辦
“兒子體檢,結果一切良好。唯有一點,醫生發現他的大拇指老是握在手心里,說是拇指內收,要我每天給做撫觸按摩。其實,兒子拇指的問題,我早已在網上查過,也按上面說的給他補過鈣,但3個月了,依然沒有好轉”
“女兒5個月了,老愛握拳。伸手想抓東西的時候能夠五指張開,但是抓著后拇指就在手心里面了。這種拇指內收和握拳,是否說明大腦有問題?”
手是人體的重要器官,擔負執行八成以上的動作任務。雙手能做出上億種不同的動作,而這些動作都和思維活動緊密相連。手指的靈活動作可充分刺激大腦皮層,促進大腦智力的平衡開發,可謂腦靈手巧,手巧健腦。
隨著手指活動的精細化發展,眼、手、腦協調性日漸加強,對寶寶的語言、視覺、聽覺、觸覺等的發展也有極大幫助。
而疾病狀態下的拇指內收,會影響寶寶的精細動作發育,必須及時加以糾正。但要發現寶寶的這個“小毛病”,首先要靠家長的細心,其次更考家長的認知能力,上述的家長可謂十分細心加負責。
正常拇指內收,多見于3個月內
出生不久的寶寶,因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善,輕觸其手掌,便會把拳頭握緊,同時,拇指內收在掌心。但睡眠時五指能張開,呈自然的松弛狀態。
一般來說,寶寶拇指的自然內收狀態在3—4個月,最遲5—6個月便會漸漸消失,并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拇指功能,開始學習抓、握、捏等精細動作。
如果寶寶6個月時,拇指還總是握在手心里,不容易扳直,就要引起警惕了,那可能是神經系統受損的危險信號。特別是缺氧、早產、出生時有窒息史、出生后有病理性黃疸的小兒,若4—5個月時仍然表現為雙手拇內收,伴豎頭不直,眼睛不會追視物體,不伸手取物,6—8個月仍不會獨坐,應及時去小兒神經專科就診,定期監測智能和神經心理發育情況,必要時做頭顱CT或核磁共振檢查。
強化訓練,糾正拇指內收
正常狀態的寶寶拇內收并不可怕,家庭訓練效果良好。家長不妨做以下嘗試,幫助糾正:
1.撫觸。平時多幫寶寶按摩拇指。先將寶寶的拇指打開,家長用自己的手指從 寶寶手掌面下部交替往上揉搓,一邊50次。
2.抓握練習。2—3個月的寶寶常處于兩手握拳張,用玩具碰到手心會握緊,碰到手指外側則會打開。此時,可順勢將帶把的玩具伸到寶寶手心中讓他抓握,練習五指張開;讓寶寶俯臥,在他雙手能觸及的地方,放幾樣玩具逗其伸手抓握,或把玩具放在不同的地方,逗引他變更體位。
3.擺弄玩具。4—5個月時,抱寶寶坐在桌前,讓他伸手去拿桌上的玩具,通過抓握、擺弄、敲打,訓練手指靈活性。
4.玩具換手。6—7個月后,將寶寶抱成坐位,前面放些彩色小球,積木等物品(玩具可由大到小)讓他伸手抓握。開始時,放在寶寶伸手可及的地方,逐漸移遠,鼓勵他伸手取物,并學習轉手。
5.抓扔完具。7—8個月后,讓寶寶坐在桌前,桌上擺數種玩具,讓他扔掉一個再拿一個,不斷練習抓握。
但如果確是神經系統問題,采用上述訓練方法就不能解決了,必須進行專業的康復訓練,并且越早訓練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