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下肢動脈栓塞癥狀和治療方法 下肢動脈栓塞保守治療
下肢動脈栓塞主要由來自心臟或其他動脈的血栓運行到下肢動脈分支處引起堵塞引起。下肢動脈栓塞后會引起下肢血液供應不足而引起下肢疼痛、蒼白甚至壞死等,須盡快處置,否則隨著栓塞加重,將可能面臨截肢的風險。下面將簡要介紹下肢動脈栓塞的治療方式。?
1、藥物治療
對于處在栓塞早期、下肢動脈并未完全栓塞、功能障礙較輕的患者,藥物治療是首選。由于急性動脈栓塞會引起繼發性的血栓形成,故而可選用抗凝血藥進行防治。抗凝血藥主要通過外源性凝血途徑中凝血因子的產生而阻斷凝血過程(抗血小板藥物除外),這類藥物主要包括:肝素、香豆素類(如華法林)、抗血小板藥(如阿司匹林)。抗凝血藥使用后有較大的自發性出血風險,因此在使用過程中應密切關注患者的是否出血以及血象變化,一旦發生應立即停用。
2、手術治療
處于急性動脈栓塞患者,宜盡快采取手術治療,并在4~8小時內實施手術,以降低下肢缺血壞死的幾率,否則截肢的可能性將隨栓塞時間延長而顯著上升。手術治療根據方式不同,又分為取栓和溶栓。
(1)手術取栓是治療下肢動脈栓塞最直接的辦法,通過有創介入,將栓塞段動脈內的血栓直接取出,這也是手術治療的首選方式。取栓手術應該在栓塞發生6-12小時內進行。
(2)對于栓塞時間超過12小時(一般不超過14天)及不宜手術取栓的患者,可采取溶栓治療。通過向導管向栓塞處注射溶栓藥物如鏈激酶和尿激酶,實現血栓團塊的溶解或縮小,從而達到疏通血管的目的。相對于取栓治療,導管溶栓治療創傷較小,并且能夠溶解細小動脈內的血栓,通過逐漸開放側支血管降低缺血再灌注損傷的風險。
下肢動脈栓塞尤其是急性栓塞,宜盡快就醫處置,避免因為耽誤病情導致截肢的風險。治療方式上,應該充分評估病情,癥狀較輕者宜首選藥物治療。使用抗凝藥物期間,要密切關注不良反應,尤其是自發性出血的風險,一旦發生,立即停用藥物。急性期患者應該盡快手術治療,并根據栓塞段血管腔大小及栓塞面積,選擇取栓或溶栓治療。治療后的患者,應定期來醫院隨診,及時報告病情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