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糖尿病性神經病如何護理 糖尿病性神經病會引起什么疾病
由于環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和精神壓力過大等原因,我們的健康受到了極大的威脅。即便我們想方設法的避免,疾病也可能悄然而至。在這里我為大家介紹一種疾病是糖尿病性神經病。糖尿病性神經病是糖尿病的代謝障礙及血管病變所致的周圍及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其并發率過去統計認為約5%。但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及腦誘發電位的檢查發現早期,輕微神經系統改變的發生率可高達92%-96%。
糖尿病性神經病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其臨床表現除有糖尿病的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疲乏,血糖升高及糖尿等癥狀外,神經系統可表現為:
一,周圍神經病變,以多發性神經炎最多見,為兩側對稱性感覺障礙,運動障礙及共濟失調表現,顱神經受累者較為少見,可有一側或兩側外展神經,動眼神經麻痹,視網膜炎及視神經萎縮等,植物神經常可受累,表現為胃腸功能紊亂,腹瀉,膀胱障礙,陽萎,體位性低血壓,泌汗異常及血管舒縮功能不穩定等改變,肌電圖呈神經原性改變,神經傳導速度減慢,
二,脊髓損害癥狀,可表現為類似慢性脊髓灰質炎的脊髓前角細胞損害,脊髓癆樣(稱假性脊髓癆)后根,后柱損害,及與亞急性脊髓聯合變性相似的后索及側索變性,這些改變多認為系糖尿病性血管引起的持續性脊髓供血不足所致,
三,腦損害癥狀,糖尿病時引起腦病的原因甚多,可因血糖過高,表現頭痛,無力,體力和腦力易疲勞,興奮,情緒不穩等癥狀,長期未經適當治療可致記憶力減退,精神衰退,還可發生高滲性昏迷,酮中毒性昏迷及低血糖性昏迷,此外也可因糖尿病性血管病變,并發腦血栓形成,尤其是多發性腔隙性腦梗塞和癡呆,
四,肌肉損害,可表現為骨盆帶,肩胛帶及四肢近端肌肉萎縮,糖尿病伴有低血鉀時可有低鉀性麻痹。
糖尿病性神經病食療(資料僅供參考,具體請詢問醫生)
(1)酸棗仁30克,先加水適量,放沙鍋內煎煮,去渣取汁,藥汁與50克粳米同煮粥,待粥臨熟時加紅糖適量,溫熱服食,每日1次,連用1周為一療程。
(2)桂圓15克,蓮子10克,大米50克,同入鍋中。加水如常法煮粥,早晚均宜服食。
(3)龍眼肉、炒棗仁各10克,芡實米12克,共同煮湯,于睡前飲服。
(4)鮮蘆根45~60克,酸棗仁15克,二者加水同煎,取汁每日飲服數次。
(5)百合60~100克,白糖少許。先煮百合,煮爛入白糖共煎片刻,分次食用。
糖尿病性神經病患者飲食原則
(1)控制總熱能是糖尿病飲食治療的首要原則。
攝入的熱量能夠維持正常體重或略低于理想體重為宜。肥胖者必須減少熱能攝入,消瘦者可適當增加熱量達到增加體重。
(2)供給適量的碳水化合物。目前主張不要過嚴地控制碳水化合物,糖類應占總熱能的60%左右,每日進食量可在250克~300克,肥胖應在150克~200克。谷類是日常生活中熱能的主要來源,每50克的米或白面供給碳水化合物約38克。其它食物,如乳、豆、蔬菜、水果等也含有一定數量的碳水化合物。莜麥、燕麥片、蕎麥面、玉米渣、綠豆、海帶等均有降低血糖的功能。ハ衷謔諧∩暇常可以看到“無糖食品”,“低糖食品”等,有些病人在食用這些食品后,不但沒有好轉,反而血糖上升。這是由于人們對“低糖”和“無糖”的誤解。認為這些食品不含糖,而放松對飲食的控制,致使部分病人無限制的攝入這類食品,使血糖升高。事實上低糖食品是指食品中蔗糖含量低,而無糖食品指的是食品中不含蔗糖,但是這些食品都是由淀粉所組成,當人們吃進淀粉食品后,可轉變成葡萄糖而被人體吸收,所以也應控制這類食品。
(3) 供給充足的食物纖維。流行病學的調查提出食物纖維能夠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改善糖耐量。其機理可能是膳食纖維具有吸水性,能夠改變食物在胃腸道傳送時間,因此主張糖尿病飲食中要增加膳食纖維的量。膳食中應吃一些蔬菜、麥麩、豆及整谷。膳食纖維具有降解細菌的作用,在食用粗纖維食品后,能夠在大腸分解多糖,產生短鏈脂肪酸及細菌代謝物,并能增加大糞便容積,這類膳食纖維屬于多糖類。果膠和粘膠能夠保持水分,膨脹腸內容物,增加粘性,減速胃排空和營養素的吸收,增加膽酸的排泄,放慢小腸的消化吸收。這類食品為麥胚和豆類。以往的理論是纖維素不被吸收,因為大多數膳食纖維的基本結構是以葡萄糖為單位,但葡萄糖的連接方式與淀粉有很多不同之處,以致于人體的消化酶不能將其分解。但最近發現膳食纖維可被腸道的微生物分解和利用,分解的短鏈脂肪酸可被人體吸收一部分,而且能很快的吸收。燕麥的可溶性纖維可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這就可以降低餐后血糖急劇升高,因而機體只需分泌較少的胰島素就能維持代謝。久之,可溶性纖維就可降低循環中的胰島素水平,減少糖尿病患者對胰島素的需求。同時還可降低膽固醇,防止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癥及冠心病。
(4) 供給充足的蛋白質。糖尿病患者膳食中蛋白質的供給應充足。有的患者怕多吃蛋白質而增加腎臟負擔。當腎功正常時,糖尿病的膳食蛋白質應與正常人近似。當合并腎臟疾病時,應在營養醫生的指導下合理安排每日膳食的蛋白質量。乳、蛋、瘦肉、魚、蝦、豆制品含蛋白質較豐富。應適當食用優質蛋白,目前主張蛋白質應占總熱能的10%?20%。谷類含有植物蛋白,如果一天吃谷類300克,就可攝入20克~30克的蛋白質,約占全日蛋白質的1/3~1/2。植物蛋白的生理價值低于動物蛋白,所以在膳食中也應適當控制植物蛋白。尤其在合并腎病時,應控制植物蛋白的食用。
(5) 控制脂肪攝入量。 有的糖尿病患者誤認為糖尿病的飲食治療只是控制主食量。其實不然,現在提倡不要過多的控制碳水化合物,而要嚴格的控制脂肪是十分必要的。控制脂肪能夠延緩和防止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與發展,目前主張膳食脂肪應減少至占總熱能的25%?30%,甚至更低。應限制飽和脂肪酸的脂肪如牛油、羊油、豬油、奶油等動物性脂肪,可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等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但椰子油除外。花生、核桃、榛子、松子仁等脂肪含量也不低,也要適當控制。還要適當控制膽固醇,以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應適當控制膽固醇高的食物,如動物肝、腎、腦等臟腑類食物,雞蛋含膽固醇也很豐富,應每日吃一個或隔日吃一個為宜。
(6) 供給充足的維生素和無機鹽。凡是病情控制不好的患者,易并發感染或酮癥酸中毒,要注意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尤其是維生素B族消耗增多,應給維生素B制劑,改善神經癥狀。粗糧、干豆類、蛋、動物內臟和綠葉蔬菜含維生素B族較多。新鮮蔬菜含維生素C較多,應注意補充。
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應增加鉻的含量。鉻能夠改善糖耐量,降低血清膽固醇和血脂。含鉻的食物有酵母、牛肉、肝、蘑菇、啤酒等。同時要注意多吃一些含鋅和鈣的食物,防止牙齒脫落和骨質疏松。糖尿病患者不要吃的過咸,防止高血壓的發生,每日食鹽要在6克以下。
(7) 糖尿病患者不宜飲酒。酒精能夠產生熱能,但是酒精代謝并不需要胰島素,因此少量飲酒是允許的。一般認為還是不飲酒為宜,因為酒精除供給熱能外,不含其它營養素,長期飲用對肝臟不利,易引起高脂血癥和脂肪肝。另外有的病人服用降糖藥后飲酒易出現心慌、氣短、甚至出現低血糖。
(8) 糖尿病患者應合理安排每日三餐,每餐都應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以有利于減緩葡萄的吸收。
(9) 應控制油炸食品,粉條薯類食品及水果。但不是不吃薯類和水果,應學會自行掌握各種食品交換的方法,這樣才能夠達到平衡營養。
糖尿病性神經病應該做哪些檢查?
根據臨床表現,血糖,尿糖,尿酮體等檢查及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測定等可以診斷
糖尿病性神經病可以并發哪些疾病?
本病作為糖尿病的并發癥出現,可因糖尿病性血管病變,并發腦血栓形成,尤其是多發性腔隙性腦梗死和癡呆。
以上僅供參考,要是不能確定自己的身體健康,可以到醫院進行檢查,從而明確自己的身體狀況,能夠及早發現的話,就要及早的進行治療,以免耽誤了病情,使病情出現惡化。要是你還有什么不了解的,你可以咨詢一下我們有問必答網的在線專家,他們會針對你的問題,給予你想要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