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身子虛該怎么補 體虛怎么進補
身子虛該怎么進補 ?體虛及久病大病后的人如何食補?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包括腎中的精氣、脾胃吸收運化水谷之氣和肺吸入的清氣。馬上跟隨小編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1、氣虛:黨參、北芪、淮山、蓮子
典型表現:面色晄白、萎黃,少氣乏力、低聲氣怯、少言懶行,動輒出汗、容易感冒等。
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包括腎中的精氣、脾胃吸收運化水谷之氣和肺吸入的清氣。氣虛是指元氣不足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和癥候,表現為腎脾肺三大臟腑的癥狀。氣虛在人群中十分常見,先天不足、營養不良、年老虛弱、久病不愈、大病過后等人,通常都伴有氣虛的癥狀。現代人工作生活過度疲勞、經常熬夜、生活節奏紊亂等,也常常會有氣虛的表現。對于普遍的氣虛人群,在日常的飲食中可適當用補氣類的藥物做藥膳,如黨參、太子參、北芪(黃芪)、南芪(五指毛桃)、淮山、蓮子等。
2、血虛:紅棗、枸杞、首烏、阿膠
典型表現:臉色萎黃、蒼白,爪甲蒼白,心慌心悸、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皮膚干燥,女性月經量少、不孕不育等。
血虛多是因為慢性消耗造成的。過度勞累、久病、大病除了耗氣之外,久而久之也會造成血虛。中醫有言“氣為血之帥”、“氣能行血”,氣的不足,久而久之也會導致血虛。飲食不節、營養不良等原因會損傷脾胃,而中醫認為脾胃是化生水谷精微的關鍵,脾胃的損傷會導致氣血不足,從而造成氣血兩虛。另外,因為外傷失血、女性月經過多,或其他慢性失血的原因,都有可能造成血虛。血虛者可以多用紅棗、枸杞等藥膳,適當進補首烏、阿膠等藥物,也有一定的養血作用。
3、脾虛:黨參、淮山、云苓、蓮子
典型表現:消化不良、容易腹脹、納呆,舌淡有齒印、沒胃口,全身乏力、四肢沉重,大便稀溏。
嶺南地區濕氣重,容易犯脾胃,影響脾胃的蘊化功能;飲食不節、勞逸失調、情志不暢等原因,也會損傷脾氣,造成脾胃功能衰退,導致脾虛。脾虛者可以多食黨參、淮山、云苓、蓮子、扁豆、大棗等食物。其中,黨參、淮山、蓮子等兼有補氣健脾的作用,同樣適合氣虛人群。
4、肺氣虛:北芪、百合、人參、杏仁
典型表現:聲音低下、咳嗽及喘,吐痰無力、少氣不足。
本身有肺部相關疾病的人,肺功能不足,容易表現為肺氣虛。加上秋冬天氣干燥,容易犯肺,導致出現咳嗽、咳痰等癥狀。肺氣虛者可以多食用補益肺氣、滋陰潤肺的食物,如北芪、百合、人參、杏仁、雪梨等。
5、心虛:人參、北芪、 熟地、當歸
典型表現:心悸心痛、少氣乏力、氣短、喘不過氣,面色白、脈細弱、手足冷、畏寒,易驚、失眠、健忘等。心的虛弱容易表現出氣虛和血虛的癥狀。
心氣虛多因為稟賦不足、年邁體衰、思慮過度、勞倦傷氣造成;而心血虛常因久病體衰、脾運不健或失血過多造成。心氣虛可用人參、北芪、肉桂等;心血虛適用熟地、當歸、川芎、白芍等補血安神藥物。
6、陰虛:沙參、麥冬、銀耳、百合
典型表現:低熱或潮熱、兩顴紅、五心煩熱,口干、咽燥,舌紅、舌質瘦或舌面有裂紋、舌無苔或少苔,盜汗、遺精、脈細數。
陰虛是體內陰液不足,多因為久病損耗陰液、服過多溫燥之品、房事不節等原因造成的。另外,陳瑞芳說,嶺南人陰虛體質的不占少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熬夜等原因損耗陰液導致上火,如果不加以治療,久而久之就會消耗陰液,形成陰虛體質。陰虛者可多用滋陰類藥膳,如沙參、麥冬、銀耳、百合等。陰虛火旺的人群,應當少吃煎炸、辛辣、燒烤的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上火了可以適當用甘蔗、金銀花、菊花等清熱。
7、陽虛:羊肉、生姜、韭菜、肉桂
典型表現:畏寒肢冷、面色蒼白,舌淡而胖或有齒痕,小便清長、大便溏稀,腹瀉、完谷不化,脈沉無力、腰膝酸軟。
陽虛是陽氣不足或功能衰退的表現,先天陽氣不足是一大原因。另外,久病不愈、營養不全、長期勞累損耗過大、生活不規律、性生活過于頻繁等,都可能造成陽虛。陳瑞芳說,秋冬外界陽氣日漸減退,陽虛者更需進補。在食療方面,可多用羊肉、生姜、韭菜、肉桂等溫陽食物;鹿茸、冬蟲夏草、肉蓯蓉等都是較強的補陽中藥材,可根據體質需求選擇。
8、腎虛:桑葚子、羊肉、核桃、淮山
典型表現:煩熱盜汗、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脫發白發,陽痿早泄、不孕不育,小便清長。
隨著工作生活壓力增大,當出現一些典型癥狀時,很多年輕人往往會擔心自己是不是腎虛了。陳瑞芳說,腎虛多出現在中老年人身上,一般45歲以前,若非因為房事過度,腎虛的人并不多,上述癥狀很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例如,血虛也會導致頭發掉落,陰虛可能造成煩熱盜汗等,最好到中醫科辨識體質后再進補。冬季對應的臟腑是腎臟,補腎也是當下養生的主題。如桑葚子、羊肉、核桃、淮山等都是補腎的常用食療;而如肉蓯蓉、巴戟、杜仲、附子等補腎藥材因為味道不好,常用于泡酒。
9、肝血虛:當歸、枸杞、首烏、熟地
典型表現:視物模糊、視力下降,女性月經不調、容易抽筋,面舌色淡、虛煩多夢。
虛在肝臟的表現多為肝血虛,又稱肝血不足。陳瑞芳說,肝有藏血的功能,功能不足即可引起肝血虛。肝主情志,壓力大、氣郁、心情不暢等都會影響肝的功能。常用的養肝食療有當歸、枸杞、首烏、熟地等。
二、體虛及久病大病后的人如何食補
1、有些人平時就體質虛弱,有的人在久病、大病后,也會引起氣虛。體弱氣虛者的外在表現多為:懶言少動,動則氣短,言語低微,聲大氣喘,倦怠無力,呼吸少氣,飲食不香,腸鳴便溏,消化不良,面色皎白,頭面四肢浮腫,多汗自汗,易患感冒,舌質淡白,舌體胖大,舌邊齒印,脈搏虛弱無力等。
2、久病、氣虛的人在病好或平時要多吃些具有補氣作用的、營養豐富的、極易消化的、性平味甘的或者性溫味甘的食物,這類食物如粳米、糯米、粟米、玉米、青稞、白扁豆、黃豆、豆漿、豆腐、花生、南瓜、番薯、山藥、馬鈴薯、胡蘿卜、香菇、草菇、平菇、白木耳、熟菱、牛肉、牛肚、狗肉、狗肉、雞肉、烏骨雞、鵝肉、兔肉、鵪鶉、鰱魚、鱔魚、鱖魚、青魚、章魚、大棗、葡萄、櫻桃、松子仁、白術、甘草、黃芪、人參、西洋參、紫河車(指人類胎盤)、燕窩、紅糖、蜂王漿等。
3、有益就有忌,久病、氣虛的人在平時要少食或盡量不食用破氣耗氣、生冷性涼、油膩厚味、辛辣食物,如山楂、佛手鉗、柚子、金橘、柑、檳榔、橙子、荸薺、蕎麥、大蒜、芥菜、生蘿卜、蘿卜纓、香菜、蕪菁、胡椒、蓽撥、紫蘇葉、地骷髏、荷葉、菊花、薄荷、砂仁、茶葉、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