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乳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乳癰是什么菌感染
乳癰病,中醫病名。是發生于乳房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臨床表現為乳房部結塊、腫脹疼痛,伴有全身發熱,潰后膿出稠厚。本病一年四節都可發生,但多發于炎熱的夏季。常發生于哺乳期婦女,尤以尚未滿月的初產婦多見。根據發病時期的不同,又有幾種名稱:發生于哺乳期者,稱“外吹乳癰”;發生于懷孕期者,名“內吹乳癰”;在非哺乳期和非懷孕期發生者,名“非哺乳期乳癰”。西醫則稱為急性乳腺炎。本病若早期診斷,病情較輕,及時治療,一般預后良好。但若乳汁從瘡口溢出,久治不愈,則可形成乳漏。
本病的主要病因有三方面:一為乳汁郁積,二為肝郁胃熱。三為感受外邪。乳汁郁積是最常見的病因,初產婦乳頭破碎、凹陷、破碎,或哺乳方法不當,或乳汁多而少飲,或斷乳不當。均可導致乳汁郁積;產后飲食不節、情志不暢致肝氣胃熱,使乳絡閉阻不暢;產婦體虛汗出,易感受風邪,使乳絡郁滯不通。
病機:肝郁氣滯乳頭屬足厥陰肝經,肝主疏泄,能調節乳汁的分泌。若情志內傷,肝氣不舒,厥陰之氣失于疏泄,使乳汁發生壅滯而結塊;郁久化熱,熱勝肉腐則成膿;胃熱壅滯乳房屬足陽明胃經,乳汁為氣血所生化,產后恣食肥甘厚味而致陽明積熱,胃熱壅盛,導致氣血凝滯,乳絡阻塞而發生癰腫;乳汁瘀滯乳頭破損或凹陷,影響哺乳,致乳汁排出不暢,或乳汁多而嬰兒不能吸空,造成余乳積存,致使乳絡閉阻,乳汁瘀滯,日久敗乳蓄積,化熱而成癰腫。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