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如何確診嬰兒再生障礙性貧血癥狀 再生障礙性貧血首選藥
再生障礙性貧血相信大家并不是很了解,它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日常生活中由多種原因引起,且任何年齡均可發生,其中青壯年較為常見。給廣大患者帶來了嚴重的傷害,那么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癥狀都有哪些呢?
再生障礙性貧血比較常見的臨床癥狀為貧血、出血及感染。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發病非常急,病情嚴重,進展迅速。貧血多呈進行性加重,主要癥狀為頭昏、乏力、面色蒼白、心悸和氣短等。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大多起比較病緩,常見的癥狀有勞累后氣促、心悸、頭暈、倦怠無力、面色蒼白等。
出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時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皮膚粘膜及內臟出血癥狀。皮膚出血其主要表現為出血點或者大片的瘀斑,口腔粘膜有小血泡;可有眼結合膜出血、鼻衄、齦血等。患者的所有臟器都可有出血,但是只有開口于外部的臟器出血才能引起患者或醫生的注意。臨床上可見便血、尿血、嘔血,女性患者會出現陰道出血,另外還會有顱內出血和眼底出血,后者經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出血部位也會由少增多,由外在轉為內臟。
感染:很多患者都會出現高熱,體溫在在39度以上,很多的患者從發病到死亡的期間都會伴有高熱,并且很難控制。最常見的為呼吸道感染,其他有泌尿生殖道、消化道及皮膚感染等。感染的菌種以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氏陰性桿菌和真菌為主,常合并敗血癥。
急性型再障多見于兒童和青壯年,男性多于女性。起病大多急驟;常以貧血或出血發病,少數以發熱發病。發病后病情迅速惡化。病程短。早期癥狀主要為血小板和粒細胞嚴重缺乏而引起的出血和感染,嚴重貧血的癥狀出現稍遲。出血嚴重,除皮膚、粘膜出血外,常有內臟出血,如嘔吐、便血、尿血、子宮出血、發熱及感染嚴重,體溫常在39℃以上,除呼吸道和口腔感染外,也可有肺炎、蜂窩組織炎、皮膚化膿性感染及敗血癥等。感染與出血可互相影響,感染是本病死亡的另一原因。
慢性型再障發病率成人多于兒童,男性多于女性。起病多緩慢,常見貧血發病,首先出現的癥狀常是面色蒼白、疲乏、心悸、氣急、頭暈、頭痛等。以發熱、出血發病者少見。出血部位較少,程度也輕,常見的出血有皮膚粘膜出血和齒縫出血,女性可有程度不同的子宮出血,很少有內臟出血,感染少見,且較輕。
一個人如果想要擁有健康的身體,首先就必須擁有健康的血液,然而再生障礙性貧血卻是一個可以傷害人們血液健康的疾病,因此人們一定要去認真了解再生障礙性貧血,從而去防止自己的血液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