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慢性胃炎最常見的病因是什么感染 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是什么
老年人慢性胃炎,從字面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此病的主要高發人群就是老年人。此類疾病是一種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導致的胃內發生炎癥的病癥,本病雖然不會危害生命,但給老年人患者帶來的痛苦也是相當大的。所以我們要了解此病的病因,以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減少老年人慢性胃炎的病痛。
疾病病因
(1)刺激性食物:老年人最明顯的變化是牙齒及牙周組織的退行性變,同時由于牙齒脫落、牙齦萎縮引起的上下頜骨頜及關節改變,致使咀嚼困難,進入胃內的食物常粗糙。此外,老年人的味覺遲鈍,對鹽、香料的敏感性明顯減弱。因此,常喜歡吃厚味食品如過咸、過酸、過冷、過熱或用于治療目的的冰水洗胃均可引起胃黏膜損傷,長期如此可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癥性改變。
(2)飲酒:動物實驗證實胃腔內乙醇濃度大于14%時可直接損傷胃黏膜。但停止飲酒后胃黏膜的損傷可恢復。有研究認為長期慢性飲酒可以減少胃黏膜前列腺素E1和γ—亞油酸的含量,導致慢性胃炎。乙醇不僅增加氫離子對黏膜的反彌散,破壞黏膜內的和膜下的血管地并可減少氧化磷酸化和黏膜內ATP合成。進而破壞組織功能。有報道適量的低度乙醇通過提高胃黏膜的前列腺素水平而對胃黏膜的有關保護作用。但就臨床而言,尤其是老年人過量飲酒往往是慢性胃炎的誘因。
(3)吸煙:煙草酸可直接作用于胃黏膜,也可通過刺激膽汁反流而致胃黏膜損傷。
(4)藥物:老年人由于身體功能的衰退常患多種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炎、慢性支氣管炎和肺心病等。需長期服藥,長期用阿司匹林等非甾體抗炎藥,洋地黃、短鏈脂肪酸等藥物均可引起胃黏膜損害。非甾體抗炎藥能引起胃的功能或(和)結構的改變,最常見的是出血糜爛性胃炎(占20%—40%),可于幾天內自行愈合。但長期服用可引起慢性的組織學改變或潰瘍形成,且老年人常發生較嚴重的并發癥,如上消化道出血、胃穿孔等。
(5)幽門螺桿菌感染自從1983年MarshallWarren從慢性胃炎病人的胃黏膜中分理出幽門螺桿菌(HP)之后,HP與慢性胃炎之間的關系受到消化界及微生物學家的極大關注。現已確認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這為慢性胃炎的病因、發病機制、治療等均帶來了新的概念。我國HP相關性胃炎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隨著年齡的增大,HP的感染率也增加。其中20—29的感染率為45.1%,30—39歲為63.6%,≥70歲為78.9%。而且慢性胃炎的患病率也隨著年齡增長。由此可見,HP感染也是老年人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
我們從上述文字對老年人慢性胃炎的各種病因介紹中可以看出,造成此病的原因是很多的,所以要謹慎預防。不要因為此病主要發病人群是老年人就可以掉以輕心。因為此病也可能是從年輕時候積累起來的。所以一定要注意生活習慣和飲食方式,保護好自己的胃,才能避免患上老年人慢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