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髖骨挫傷的治療方法 尾骨挫傷最好治療方法
喉挫傷是指鈍器撞擊或擠壓所致喉部的創傷,生活中也比較常見,那么大家又知不知道喉挫傷該怎么治療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應盡量修復喉部受損組織與恢復喉部功能。修復手術可于傷后4~5天內進行。
1.一般療法 患者無喉喘鳴、皮下氣腫或呼吸困難者,可以密切觀察,并采取下列措施:發聲休息,進流汁或半流汁飲食;室內溫度適宜,濕度宜高,必要時吸入加濕的氧氣;頸部冷敷,或冷空氣吸入;傷情較重者,可酌情給予抗生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
2.低位氣管切開術 有氣道阻塞體征者,應臥于適當體位,清除咽部血塊、異物及分泌物,并輸氧。如呼吸困難加重,不宜進行氣管內插管或環甲膜切開術,則行低位氣管切開術為好。切口應與喉部損傷處有一定距離。
氣管切開術適應證:呼吸困難逐漸加重;皮下氣腫進行性加重;有喉氣管軟骨骨折體征;喉腔內可見軟骨片或大塊軟組織撕裂;喉外有假道形成;雙側喉返神經損傷。
3.復位與固定術: 喉部閉合性損傷合并軟骨骨折及軟組織損傷錯位時,為了恢復功能及防止喉狹窄,需盡早進行復位與固定術。根據具體情況可進行關閉復位或開放復位固定術。
(1)關閉復位與固定術:喉軟骨輕度骨折錯位可在內鏡下進行復位固定術,利用硬管內鏡本身或通過內鏡用器械的鈍力,將移位的杓狀軟骨或甲狀軟骨與環狀軟骨的骨折片托回原位。必要時在內鏡下置入喉模,使受傷的軟骨與軟組織復位后固定在功能位置。
(2)開放復位與固定術:
①適應證:任何疑有喉氣管撕脫的患者或甲狀軟骨、環狀軟骨及杓狀軟骨明顯骨折錯位者;傷勢嚴重已行緊急氣管切開術者;喉軟骨暴露,有小的開放性傷口者;喉軟組織撕裂較廣,須直接進行修補者;經過一般檢查及內鏡檢查不能確定損傷的性質及范圍者(特別是喉軟骨損傷)。
②開放復位原則:開放復位術應早期進行,軟骨骨折以在傷后48h內復位最理想。受傷7天以上,軟骨復位有一定困難。復位時,凡能成活的軟骨和軟組織應盡量保存,對已嚴重破壞、壓榨粉碎及無生命力的組織應予切除。
開放復位術一般多作皮膚縱切口,但也有人主張在創傷處作橫切口,拉開上下皮瓣。以便全面檢查甲狀軟骨、環狀軟骨及氣管的損傷程度,便于處理。環甲膜無損傷,一般不應切開。也不要輕易切開甲狀軟骨和環狀軟骨,避免加重創傷。可以從甲狀舌骨膜切開及氣管切開的傷口,檢查喉內損傷的情況。
③開放復位方法:
A.聲門上撕裂和骨折:黏膜下組織用尼龍線或絲線穿過肌肉與筋膜進行縫合,黏膜撕裂用腸線縫合。要重建甲狀軟骨與舌骨的正常關系。聲門上區的血腫可經會厭前間隙進行引流。移位的聲門上部組織復位困難時,需行咽側切開術,將移位的組織切除。會厭根部嚴重撕脫時,為防止與室帶粘連,發生喉狹窄,必要時可切除會厭。重度聲門上組織移位形成的嚴重慢性喉狹窄,行聲門上半喉切除術效果良好。
B.橫過聲門區的損傷:甲狀軟骨骨折多為正中垂直骨折,作皮膚橫切口有利于手術暴露與術后愈合。手術操作要注意保持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狀肌的完整性。軟骨斷片可用鋼絲在原位固定,將陷入喉腔內的軟骨片復位后,仔細縫合。如果軟骨膜與軟骨分離,必須貼攏,必要時加以褥式縫合。注意凡不能吸收的絲線或尼龍線不可暴露在喉腔內。喉部黏膜有嚴重缺損者,應移植皮片或黏膜于創面上。慢性期骨折復位困難及嚴重喉狹窄,可作改良的聲門上半喉切除術,一側移位的瘢痕性聲帶與軟骨可以切除。
杓狀軟骨脫位應予復位。但如杓狀軟骨脫位較遠或錯位扭轉較重,復位困難或不滿意者,為了預防以后瘢痕固定與喉狹窄,也可將其切除。切除移位的杓狀軟骨可以改善發聲和呼吸。
以上介紹的就是有關喉挫傷的治療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祝愿大家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