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懷孕丙氨酸氨基轉移酶高怎么回事 懷孕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偏低
不少人最初發現自己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偏高都是通過體檢,同時檢查出的可能還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為陽性。遇到這種情況,大家基本都會去醫院進行下一步檢查,以確定病情。而已確診的乙肝患者如果出現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偏高,則一般指示著病情的發展狀態。那么,如何應對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偏高呢?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就是我們俗稱的谷丙轉氨酶(ALT)。初查出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偏高時不要過于緊張,更不能就此斷定病情。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導致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偏高的原因很多。首先要排除一些非病理性因素,如過度勞累、情緒激動、藥物中毒、環境嚴重污染、過度飲酒等等;其次要明確是什么器官的疾病引起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偏高,丙氨酸氨基轉移酶雖然在肝臟中最活躍,但其他許多臟器中也有,各類肝炎、心肌炎、腎炎、腦炎、尿毒癥等都會使丙氨酸氨基轉移酶不同程度變高。而對于乙肝患者,要弄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偏高的原因,必須進行乙肝五項、肝功能以及B超影像檢查等檢查,才能確定病情以及肝臟的受損程度。
對于初次檢查的肝病者,需要提醒的是,為了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務必在檢查前空腹8-12小時,不要劇烈運動、謹慎服用藥物、保持穩定的情緒、禁食刺激油膩的食物、禁煙酒等。如果這些因素在初次檢查前沒有注意到,就需要再次或多次復查來得到比較準確的數據。另外要獲得確切的診斷,也要主動告知醫生自己有無既往病史等個人信息。如果確診為乙型肝炎,也不必過于緊張和恐懼,目前的醫療水平已經可以將乙肝病情控制在對身體危害極小的范圍內,對工作生活都不會產生影響,甚至可以達到完全康復。
對于已確診的處于治療階段的患者,在此要重申一下慢性乙肝的治療原則:“免疫調節、抗炎保肝、抗纖維化和對癥治療。其中抗病毒治療是關鍵,只要有適應證,且條件允許,就應進行規范的抗病毒治療。”上面提到的導致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偏高的非病理性因素也是日常生活中保養身體的重點,一方面是藥物治療,另一方面是調理保養,雙管齊下會實現更好的治療效果。
我國制訂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提到,目前乙肝治療的抗病毒藥物為干擾素和核苷酸類似物。其中干擾素有普通干擾素和長效干擾素、核苷酸類藥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恩替卡韋和替比夫定。就使用比例來看,干擾素需要進行皮下注射,價格昂貴,且副作用較多,所以臨床應用相對較少;而核苷類藥物采用口服,價格也相對低很多,副作用輕微,所以核苷類藥物的使用比例遠遠超過了干擾素的使用者,達九成以上,可以說,是醫生和患者共同選擇了核苷類藥物。
核苷酸類藥物的優勢不僅如此,針對乙肝的復雜病情,四種藥物可謂各有所長。以國產的潤眾(恩替卡韋分散片)和名正(阿德福韋酯膠囊)為例,潤眾的抗病毒能力很強,耐藥性低,較適合病毒復制活躍的乙肝患者,而名正在耐藥性方面有特別突出的優勢,非常適合于乙肝病毒復制不是特別活躍、需長期治療的患者。另外,對其它藥物有耐藥性的患者,服用名正也是很好的抗病毒選擇。
應對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偏高,找準原因獲得明確的病情診斷很重要,切不可亂服降酶藥和補品,只有這樣治療才能準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