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后循環缺血是什么型頸椎病 后循環缺血是什么原因怎么治療
后循環(posterior cerebral circulation)又稱椎基底動脈系統,由椎動脈、基底動脈和大腦后動脈組成,主要供血給腦干、小腦、丘腦、海馬、枕葉、部分顳葉及脊髓。后循環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是常見的缺血性腦血管病,約占缺血性卒中的20%。
PCI的常見臨床癥狀包括頭暈、眩暈、肢體或頭面部的麻木、肢體癱瘓、感覺異常、步態或肢體共濟失調、構音或吞咽障礙、跌倒發作、偏盲、聲嘶,Horner綜合癥等,出現一側腦神經損害和另一側運動感覺損害的交叉表現是PCI的特征表現。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enignpositionalparoxysmalvertigo,BPPV)是與頭部或身體姿勢變動相關的短暫的眩暈發作,是一種常見的內耳自限性疾病。50~70%屬于原發性,亦稱特發性,無明顯病因;30~50%屬于繼發性,常繼發或并發于迷路炎,前庭神經炎,頭外傷,偏頭痛,梅尼埃病發作期,突發性耳聾,耳及耳神經外科等病理條件下。
二、BPPV的臨床類型
后半規管BPPV、水平半規管BPPV、前半規管BPPV。以上3類,均可雙側發病。
三、診斷的BPPV變位檢查
(1)Dix-Hallpike檢查:也稱為Barany檢查或Nylen-Barany檢查,是確定后或上半規管BPPV常用的檢查。
(2)滾轉檢查(rollmaneuver):是確定水平半規管最常用的檢查。
四、BPPV的眼震特點:
可用VNG觀察,根據眼震方向確定側別與類型;沒有VNG也可肉眼觀察。BPPV的眼震有以下共同的特點:短潛伏期(一般1~5秒);反復置于誘發位置反應減弱(眼震有疲勞性) (1)后半規管BPPV的眼震特點:受累半規管為向下耳時出現向下耳的垂直向上的扭轉性眼震,回到坐位眼震變為向對側耳的垂直向上的扭轉性眼震。管結石癥眼震,持續時間1min。
(2)外半規管BPPV的眼震特點:向雙側均出現向下耳的水平眼震,但以向患側為重(管結石);向雙側均出現向上耳的水平眼震,但以向患側為重(嵴帽結石)。水平半規管BPPV 眼震的持續時間數秒~數分種不等。
(3)前半規管BPPV的眼震特點:受累半規管為向下耳時出現向下耳的垂直向下的扭轉性眼震,回到坐位眼震變為向對側耳的垂直向下的扭轉性眼震。管結石癥眼震,持續時間1min。
五、療效評估
Ⅰ級眩暈完全消失
Ⅱ級眩暈或位置性眼震減輕,但未消失Ⅲ級眩暈位置性眼震無變化,加劇或轉為其它類型的BPPV臨床癥狀非常符合位置性眩暈,一側中腦大腦腳腳底損害可出現大腦腳綜合征(Weber syndrome),損傷動眼神經和錐體束,又稱動眼神經交叉癱,是指中腦腹側部,即大腦腳內側出現病灶,損害了同側動眼神經與位于腳底中部3/5的錐體束,而出現的動眼神經麻痹與偏癱同時存在的一種特殊癥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