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后天性梅毒性關節炎 后天性梅毒幾期傳染性最強
在生活中不幸被感染的梅毒都被稱為后天性梅毒,它主要包含一期梅毒、二期梅毒、隱形梅毒、三期梅毒四種主要的類型。從性行為接觸和間接接觸等一些途徑被感染的梅毒類型都屬于后天性梅毒的范疇之內,在它不同的類型中癥狀是有所不一樣的,那后天性梅毒包含的幾種有什么癥狀?
后天性梅毒不同類型具體有以下的癥狀:
1、一期梅毒:主要表現為硬下疳,多見于外生殖器處。常為單個病灶,初起局部發紅,逐漸形成圓形或橢圓形表淺潰瘍,邊緣較硬,創面覆蓋灰色薄痂,內含大量梅毒螺旋體,傳染性很強。初起之后,可出現淋巴結炎,有時可觸及淋巴結腫大,無觸痛,除生殖器外,身體其他部位如唇、舌、乳房、直腸內亦可出現類似病灶。硬下疳多在3-5周內自行愈合,不留痕跡或留下菲薄的瘢痕。
2、二期梅毒:一般于硬下疳6-8周后開始出現二期梅毒疹,多見于外生殖器。呈多種形態,同時存在斑疹、丘疹、濾泡或結節等,并在會陰及肛門周圍形成多發性淡紅色濕疣狀突起,融合成扁平濕疣。由于此期梅毒螺旋體已進入血液循環,可累及身體任何器官,胸部和四肢皮膚可見棕色斑疹,口腔、咽喉部黏膜會出現紅斑或灰白色糜爛面,此外,常發生暫時性“蟲蝕樣脫發”,偶爾見眉毛、胡子和睫毛脫落。檢查發現腹股溝、腋窩、頸部和枕下等處淋巴結腫大。二期梅毒病灶一般 4-10周內消失,常無瘢痕,偶爾有色素沉著。
3、三期梅毒:約有13%未經治療的梅毒病人發展成晚期梅毒。最早發生的三期梅毒損害仍然在皮膚上,最多見的是皮膚樹膠腫,可發生于晚期梅毒的整個階段。一般發生在梅毒感染后的3-5年。初起為皮下組織或深部組織的結節或腫塊,由蠶豆大小長至鴿卵大小,較硬,以后表面皮膚破潰穿孔,從孔中流出黏稠的黃褐色分泌物,狀似阿拉伯膠,故將這種損害稱為“樹膠腫”。
4、隱性梅毒:二期梅毒病損消退后,常無癥狀和體征,病情進入隱匿狀態,僅梅毒血清試驗陽性,易被忽略,如未能及時發現并治療,傳染性強,危害嚴重。早期隱性梅毒常于1年內出現一次或多次二期復發性梅毒疹。
以上是對后天性梅毒不同類型的癥狀作出的詳細介紹,性接觸傳播的方式是后天性梅毒患病人數最多的,因為這種方式傳染顯得更加的直接,當然其它的間接接觸傳播的方式也會使人患病,但它的患病率相對來說要低很多。人們在發現癥狀后一定要前往治療,降低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人的可能,為社會的穩定和諧做出一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