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骨不全有哪些癥狀 小兒成骨不全癥狀
成骨不全在臨床上又被稱為“脆骨病”,之所以有此稱謂,是因為患上這種疾病的人,往往不堪一擊,風吹即倒。專家介紹,成骨不全多見于兒童時期,且患上此病的人,成長發育都會低于正常人。那么,我們應如何從癥狀上判斷成骨不全呢?
一、根據病情輕重分類
1、胎兒期發:病情嚴重,常見顱骨骨化不全,胎兒期已有多次骨折,大多是死胎或生后短期夭折。
2、嬰兒期發:較少見,出生后可有骨折,以后較輕微的外傷,甚至無外傷都可造成多發性骨折,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藍色鞏膜及韌帶松弛多見。
3、少年起發(遲發型):病情最輕,出生時可以沒有骨折,兒童期容易發生骨折,到青春期后有自動改善的趨勢,20歲前后可因耳硬化造成耳聾。
二、根據并發病分類:
1、耳聾:常到11~40歲出現,約占25%,可能因耳道硬化,附著于卵圓窗的鐙骨足板因骨性強直而固定所致,但亦有人認為是聽神經出顱底時受壓所致。
2、骨脆性增加:輕微的損傷即可引起骨折,嚴重的病人表現為自發性骨折,先天型者在出生時即有多處骨折,骨折大多為青枝型,移位少,疼痛輕,愈合快,依靠骨膜下成骨完成,因而常不被注意而造成畸形連接,長骨及肋骨為好發部位,多次骨折所造成的畸形又進一步減少了骨的長度,青春期過后,骨折趨勢逐漸減少。
3、藍鞏膜:約占90%以上,這是由于患者的鞏膜變為半透明,可以看到其下方的脈絡膜的顏色的緣故,鞏膜的厚度及結構并無異常,其半透明是由于膠原纖維組織的性質發生改變所致。
4、頭面部畸形:嚴重的顱骨發育不良者,在出生時頭顱有皮囊感,以后頭顱寬闊,頂骨及枕骨突出,兩顳球狀膨出,額骨前突,雙耳被推向下方,臉成倒三角形,有的患者伴腦積水。
5、關節過度松弛:尤其是腕及踝關節,這是由于肌腱及韌帶的膠原組織發育障礙,還可以有膝外翻,平足,有時有習慣性肩脫位及橈骨頭脫位等。
6、皮膚疤痕寬度增加:這也是由于膠原組織有缺陷的緣故。
7、侏儒:這是由于發育較正常稍短,加上脊柱及下肢多發性骨折畸形愈合所致。
8、牙齒發育不良:牙質不能很好的發育,乳齒及恒齒均可受累,齒呈黃色或藍灰色,易齲及早期脫落。
成骨不全的出現,不僅嚴重的危害著兒童的健康成長,還會使患兒的親人從此進入灰暗的生活。以上是關于如何從癥狀上判斷成骨不全的相關介紹,希望能對您帶來幫助。專家提示,對于患上成骨不全的患者,應忌食油炸、辛辣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