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寶寶發燒怎么辦別著急我有妙招 寶寶發燒怎么辦這8個方法可應急
要問寶寶什么健康狀況最讓爸爸媽媽鬧心,相信“發燒”一定榜上有名。不過發燒了就一定要趕緊吃藥嗎?這些小常識,爸爸媽媽們應該知道哦~
判斷寶寶是否發燒,通常是通過測量體溫來確定。體溫超過37.5℃定義為發熱,37.5℃-38℃為低熱,38.1℃-39℃為中熱,39.1℃-40.4℃為高熱,超過40.5℃為超高熱。
但寶寶的體溫是很容易波動的,運動、進食、環境等多方面因素都可使寶寶的體溫發生變化。若寶寶只有短暫的體溫波動,全身狀況良好,沒有其他異常表現,不認為是發燒,一般不需任何處理。
如何準確測量體溫?
1、測量腋溫比肛溫好,因肛溫必須將體溫計插入肛門內,刺激性強,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2、0-5歲兒童,測量口腔溫度和直腸溫度不作為測量體溫的常規方式。
3、4周齡以下嬰兒,測量體溫可在腋窩下使用電子體溫計。4周齡-5歲兒童,測量體溫可使用下列方法中的任意一種:
(1)腋窩下使用電子體溫計
(2)腋窩下使用水銀溫度計
(3)紅外線耳膜溫度計
4、額部化學溫度計不可靠
5、洗澡、飲食、運動后不可立即量體溫,要相隔半個小時以上才能測量體溫。
退燒方法有哪些?
1.物理降溫較安全
物理降溫方法
(1)減衣散包:
當寶寶發燒時,有的家長怕寶寶再受涼,于是把孩子裹得更加嚴實。這樣不僅影響散熱降溫,還可能因為高熱導致寶寶出現驚厥。
因此發熱時應給寶寶脫去過多的衣服,或松開衣服。
(2)溫水擦浴:
發燒時可用溫水擦拭寶寶身體或洗個溫水澡,水溫控制在32-34℃比較適宜,重點擦拭前額、頸部、腋下等血管豐富的地方,動作要輕柔。但擦浴或洗澡時均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病情變化,如果出現寒戰、面色蒼白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停止。
(3)冷敷法:
可用冷毛巾敷在寶寶的前額,毛巾變熱再用冷水浸潤后重新敷用,對年長兒可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更好。冰敷適宜于高熱但沒有畏寒、寒顫的寶寶,如果寶寶手腳冰涼、全身發抖,要停止使用。
提醒:酒精擦浴嬰兒不適用
嬰兒皮膚很薄,酒精滲透性強,容易通過皮膚吸收,可能出現酒精中毒的癥狀。
2.適時服用退熱藥
很多家長一看到寶寶發燒就著急,恨不能馬上就用退熱藥讓體溫快點降下來。實際上降溫過快并不表示病情有所好轉,如果降溫不當,還可引起寶寶大汗淋漓,出現虛脫等危險。
寶寶體溫低于38.5℃時,可以不用退熱藥,密切注意病情變化,或者應用物理降溫方法。體溫超過38.5℃,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退熱藥,通常每次服藥間隔4-6小時。但對有高熱驚厥史的寶寶可適當積極退熱。
降溫離不開水
寶寶身體的水分占到總體重的一半甚至更多,發燒期間基礎代謝增快,消耗最多的就是水分,另外寶寶在服用退熱藥時出汗量增加,水分丟失增加,如果不及時補充,可能出現脫水。因此在發熱時應適當飲水,也可通過喝清淡的湯或粥補充水分。
密切觀察,病情有變及時就醫
體溫過高且持續不退,長時間超過39℃時,寶寶容易出現高熱驚厥,特別是超過41℃則可能導致心肌等臟器功能損傷,甚至出現更危重的情況。
(1)觀察精神狀況:
精神狀況與病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如果寶寶精神很差,老是想睡覺,也不愿意交流,往往提示病情較重。如果寶寶發燒時食欲、精神狀態好,活動如常,一般可在家觀察。
(2)觀察皮膚顏色及皮疹:
如果寶寶皮膚顏色發紫,出現花紋,特別是面色由紅變暗、發灰,提示病情嚴重,如觀察到出現皮疹多提示患傳染病或藥物疹的可能。
(3)觀察有無其他伴隨癥狀:
如寶寶發燒時伴有咳嗽、咳痰、氣促,往往提示有支氣管炎或肺炎可能;伴有嘔吐、腹瀉往往提示急性胃腸炎可能;如反復嘔吐且呈噴射性,則有腦膜炎的可能;如伴有嘔吐又有腹痛或輕按腹部寶寶哭吵明顯提示有腸梗阻等急腹癥可能。
提醒:哪些情況應立即就醫
1、高熱或超高熱
2、發熱持續超過3天以上
3、伴有精神差、排尿少、口唇干燥、哭時眼淚少
4、伴有腹瀉、嘔吐、抽搐
5、伴有呼吸困難
6、3個月以下寶寶體溫超過38度,尤其是新生兒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