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真菌的5個亞門的特征有哪些 真菌引起的斑禿有什么特征
真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對人們來說好像比較陌生,但一說到腳氣我們都很熟悉,那就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但真菌有什么樣的特征,又有哪些分類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讓大家了解得更透徹。
真菌特性
真菌是廣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類真核細胞生物,具有真正的細胞核和細胞器,不含葉綠素,以寄生和腐生方式吸取營養,能進行有性和無性繁殖。
真菌的基本形態是單細胞個體(孢子)和多細胞絲狀體(菌絲)。估計全世界已記載的真菌有10萬種以上,其中絕多數對人類無害,只有少數真菌(約200余種)與人類疾病有關。真菌最適宜的生長條件為溫度22℃~36℃,濕度95%~100%,pH5~6.5。真菌不耐熱,100℃時大部分真菌在短時間內死亡,但低溫條件下可長期存活;紫外線和X射線均不能殺死真菌,甲醛、石炭酸、碘酊和過氧乙酸等化學消毒劑均能迅速殺滅真菌。
真菌分類
按照菌落形態,真菌可分為酵母菌(yeast)和霉菌(mold)兩大類,前者菌落呈乳酪樣,由孢子和芽生孢子組成,后者菌落呈毛樣,由菌絲組成,故又稱為絲狀真菌。有的致病真菌在自然界或25℃培養時呈菌絲形態,而在組織中或在37℃培養時則呈酵母形態,稱為雙相真菌。
根據真菌入侵組織深淺的不同,臨床上把引起感染的真菌分為淺部真菌和深部真菌。
淺部真菌
淺部真菌主要指皮膚癬菌(dermatophyton),包括毛癬菌屬(Trichophyton)、小孢子菌屬(Microsporum)和表皮癬菌屬(Epidermophyton),其共同特點是親角質蛋白,侵犯人和動物的皮膚、毛發、甲板,引起的感染統稱為皮膚癬菌病(dermatophytosis),簡稱癬(tinea)。目前淺部真菌病仍按發病部位命名(如頭癬、體癬、股癬、手癬和足癬等),少數按皮損形態的傳統命名,如疊瓦癬、花斑癬。皮膚癬菌病為接觸傳染,不潔的衛生習慣、多汗浸漬、共用拖鞋、毛巾、梳子及接觸患癬的動物是皮膚癬菌傳播的主要途徑。
深部真菌病一般按致病菌命名(如著色芽生菌病、念珠菌病等)。多數深部真菌系條件致病,多侵犯免疫力低下者,近年來隨著廣譜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抗腫瘤藥物的使用增多,器官移植、各種導管和插管技術的開展以及艾滋病患者的增多,條件致病菌的感染機會也不斷增加,同時還發現了許多新的致病菌種類.
以上就是真菌的特征和分類,大家看了以后一定要引起注意,能預防的就提前預防,已經感染的要積極治療,有個健康的好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