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炎癥性腸病關節炎的典型癥狀 炎癥性腸病關節炎能治好嗎
通常身體上一個部位患病了,開始的時候,身體就會出現一些細微的癥狀,倘若您的疏忽大意導致沒有察覺,那么病情就會因為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而被耽誤了。所以大家很有必要去了解疾病的癥狀,患上了炎癥性腸病關節炎會有哪些癥狀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一)關節表現
1、外周關節病變:
多于炎性腸病后出現,有的患者關節病變先于腸道病變幾年出現。表現為少數非對稱性、一過性、游走性周圍關節炎,以膝、踝和足等下肢大關節受累為主,其次是肘、腕或指關節等。任何外周關節均可受累。關節炎嚴重程度與腸道病變嚴重程度相關,并伴炎性腸病治療而消退。多數不遺留關節畸形,偶有小關節和髖關節破壞。可見大關節積液、臘腸指(趾)、肌腱末端病、跟腱和跖底筋膜炎。
2、中軸關節受累:
約4%~7%炎性腸病患者在腸道病變前出現明顯的脊柱炎或骶髂關節炎,與腸道病變程度不一定關聯。臨床表現為腰背部、胸、頸或臀部疼痛,腰和頸部運動受限,擴胸度降低。炎性腸病性伴發的脊柱炎在癥狀、體征及X線片表現上難與特發性強直性脊柱炎鑒別。
(二)消化系統表現
患者病程持續時間一般為4-6周以上。
1、腹痛:
約80%~90%患者有腹痛,早期與輕型者有腹部不適與脹痛,可由粗糙食物誘發,伴腸鳴音增多。腸腔狹窄引起不全腸梗阻時,有腸絞痛、腸脹氣與腸型。病變累及幽門、十二指腸及胃部者,腹痛酷似消化性潰瘍。回結腸炎的腹痛可經排便和排氣獲得緩解。后期有腹腔內膿腫與瘺管形成,腹痛呈持續性,多局限在右下腹或病變所在處,伴明顯壓痛。
2、腹瀉:
85%~90%的患者可有腹瀉,開始為糊樣便,2~3次/日,可自行緩解。每因飲食不當而誘發。重癥或晚期加重,便次增多,可見少量黏液,伴腹部陣痛,頑固難愈。病變累及結腸者出現黏液便或膿血便,肛門直腸受累者常有里急后重。小腸病變廣泛者因吸收不良而有泡沫狀惡臭的脂肪瀉。
3、腹部包塊:
約1/3的患者可捫及腫塊,多位于左下腹,可在臍周和下腹,有時經直腸、陰道檢查時發現。腹塊由增厚的腸襻、腹腔內粘連、腫大的淋巴結與瘺管、膿腫等引起,腫塊質地中等,較固定伴壓痛。
(三)眼部表現
患者可伴前色素膜炎,多為單側及一過性,易復發。
(四)其他表現
發熱、貧血、營養不良及血管炎(可表現為網狀青斑血栓性靜脈炎和小腿潰瘍)等均可出現。
以上介紹了炎癥性腸病關節炎的癥狀,大家可以通過關節的表現、粘膜的表現、消化系統的表現來發現病情。這一疾病會導致人腹痛腹瀉,關節出現問題,對人的影響較大,因此患者要及時發現與治療,避免耽誤病情。最后祝愿廣大患者早日康復!(溫馨提示: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具體情況請向醫生詳細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