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心臟搭橋手術后需長期服用哪些藥 心臟搭橋手術后睡不著覺怎么回事
現在的醫療治療中,很多患有心臟病的患者都需要通過心臟搭橋手術的方法治療心臟病,那么心臟搭橋手術的利與弊都是哪些呢?專家稱,心臟搭橋手術并不適合所有的患者,因此我們應該首先了解一下。本文中專家就詳細為我們介紹一下心臟搭橋手術的利與弊。
心導管支架介入是目前治療冠心病一項很時髦的方法,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導管專家陳紀言主任及中山一院杜志民教授就冠心病治療中的幾種方法進行了一番比較。兩位專家介紹,治療冠心病主要有藥物治療、手術及支架介入三種方式,三種方式各有長短。服藥并不能改變血管狹窄的狀況,但藥物仍是冠心病治療的基礎及重要手段。過去在心臟血管發生嚴重狹窄的情況下,就要考慮做心臟搭橋手術。而現在當冠狀動脈血管存在嚴重狹窄(70%以上)或閉塞的時候,可以考慮支架介入治療。杜教授向我們詳細介紹了搭橋手術與支架介入兩者之間的優劣。
心臟搭橋手術是場“大仗”,可以解決嚴重的冠狀動脈病變,但需要全身麻醉,氣管插管,體外循環,手術時間長,住院時間長。而支架介入治療只需局部麻醉,只要在大腿股動脈穿刺即可。一位剛剛進行介入治療兩天的中年男性已經行動自如,他說:“手術時和醫生聊著天就過去了,全部時間大約一個小時左右。明天就出院了。”當然,并不是所有冠心病患者都適宜進行支架介入,杜教授說,血管彎曲、完全閉塞,分叉口、左主干狹窄做介入就比較困難。支架介入也存在自身的缺點,比如說再狹窄的問題。陳紀言主任告訴記者,介入治療有三個里程碑。第一個是氣囊擴張技術,其血管再狹窄率達30%~40%;第二個就是普通支架,它的早期成功率高,引起并發癥的幾率低,而且簡單易行,效果突出,但缺點是,在六個月的周期時,差不多有30%的再狹窄率;第三個就是涂藥支架技術,將再狹窄率降到了5%左右。
介入治療的再狹窄原因,是脂肪沉淀物的再次堆積或者是動脈血管壁傷口處組織細胞的過度生長。涂藥支架就是在支架上涂抹適當藥物來達到防止細胞再生的目的,所攜帶的藥物能夠維持一個月的時間,術后第一個月正是細胞生長的時間窗,此時內控制細胞的生長,再狹窄的可能就很微小。陳主任建議,再狹窄的高危人群最好選擇涂藥支架(CYPHER)。易發生再狹窄的高危人群是指有糖尿病、小血管(血管內直徑小于等于2.5毫米)、長段狹窄及血管開口、分叉地方狹窄的人。
上文中的內容就是專家向我們介紹的關于心臟搭橋手術的利與弊,還請廣大的患者們能夠了解。很多患有心臟病的患者都需要通過心臟搭橋手術的方法治療心臟病,那么是否適合自己的情況還需要我們首先做好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