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夏天不出汗是咋回事 夏天不排汗是怎么回事
天氣悶熱潮濕時,人只要稍微活動一下就會大汗淋漓,這有利于散熱,以維持人體正常體溫,但是有些人卻不那么容易出汗,那么,夏天不出汗是什么原因?夏天不出汗是怎么回事?
一、不出汗的危害
中醫,自古就有“出汗養生治病”之說,主張:出汗可以通經活絡,疏通血脈。但現代人夏季出的汗是越來越少了,不少商場和辦公樓里早早就開了空調,家里、車上也都有空調,整天清清爽爽的,一滴汗都不用出。人們享受到空調的清涼,但卻失去了天人相應、順應自然的養生機會,那么危害到底有多大呢?
吃睡不香和不出汗有關
談及不出汗的危害,用個形象的比喻:“現代人活得就像反季節蔬菜一樣,冬暖夏涼。大家都知道這樣的菜味不好,可是這樣的生活方式,又怎能塑造一個健康的身體呢?
總不出汗的人,因為皮膚代謝緩慢,一些廢棄物難以排出,膚色看起來都不健康。同時,不出汗、氣血運行慢了,會影響消化,導致人吃不香;而神經活動也會受到影響,導致人晚上睡不香。
二、出汗與不出汗的原理:
“天氣熱了會出汗,冷天就沒汗了。”這是人們共同的感受;“天氣熱了不出汗,冷天沒有運動就出汗了,這都屬于不正常現象。”在日常生活中,事實上皮膚每天都要通過汗腺分泌汗液,只不過當氣溫較低時汗腺分泌的汗珠不僅太小,而且剛出表皮即被蒸發,醫學稱之為“不可見的出汗”,那么人為什么要出汗? 從生理角度講,除了散發熱量外,還有其他重要作用:例如
①汗液可維持水分的供給與揮發的生理平衡,防止角質層干燥。
②汗液在皮膚表面有酸化作用,防御微生物侵襲。
③汗液與皮脂相互乳化,在皮表形成脂類薄膜,有保護皮膚的功能。此外,它還與電解質、粘多糖、激素等代謝有關。因此,無汗癥病人應盡快就醫,可采用綜合治療以減輕患者的痛苦。
為什么不出汗:
人們常會有同樣的感受,當遇到外界強烈的刺激過后會發現自己被“嚇出一身汗”,其實這是正常反應,是由于精神刺激使神經沖動增加,乙酰膽堿分泌量增多,從而產生多汗。但有些人卻“驚而無汗”,這又是為什么呢?皮膚表面的少許或完全無汗可由汗腺本身的異常或神經通路的某一水平的不正常造成。
人出汗時可以看到明顯的汗珠,大家就覺得他出汗多;有些人則像冬泳運動員一樣,大家看不到他們出汗,但能明顯看到他們身上冒出的熱氣;另外,有些人體液較多,出汗就多;有些人體液較少,出汗就少,運動時的出汗量和飲水也有關系,如果運動前大量飲水,就會因體液增多而增加出汗量,對于運動來說,在做等量的運動時,應該是出汗越少的人體質越好,因為他的機體自我調節能力更強。”如果在正常的環境下,不出汗的現象是完全正常的,正說明體質好,相反有些人稍微運動,就容易出汗,這就說明是病癥的表現。如果你感覺到熱不出汗,那就是汗腺方面的問題(先天或后天的),這種情況最好到醫院檢查,明確為什么不出汗。
不出汗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先天性汗腺發育不良或汗腺缺乏,可表現為全身性或限局性無汗。
2、某些皮膚病,例如嚴重的魚鱗病、硬皮病、麻風病、放射性皮炎、皮膚萎縮等,可引起限局性無汗。
3、神經損傷,例如橫貫性脊髓炎、小兒麻痹、截癱,以及交感神經、延髓、橋腦的局部損傷,均可引起全身性或限局性無汗。
4、某些內臟疾患,如糖尿病、尿崩癥、慢性腎炎、粘液性水腫、惡性腫瘤等,此外,維生素A缺乏等,也可引起全身性無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