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兒肌性斜頸日常防護家長必知 痙攣性斜頸吃東西有什么需注意的
當小兒患上斜頸之后,很多家長就會擔心小兒以后變成歪脖。所以此時應該引起重視,警惕病情的惡化。家長可以帶患兒到兒科檢查,找到病因后,采取正確的措施進行治療。下面就來了解下有幾種小兒斜頸的情況家長要注意?
1、生理性斜頸:很多嬰兒出生3個月以后出現斜頸,可能是生理性斜頸,主要是因為患兒抬頭以后頸部力量不夠導致向一側歪斜,此時不用治療,等到1歲左右就會好轉,但家長要注意觀察。
2、病理性斜頸:胎兒出生2周以后出現斜頸,頸部還會有明顯的腫塊。肌性斜頸主要是一側胸鎖乳突肌病變導致緊張痙攣所致的。病因可能有兩種因素,包括胸鎖乳突肌的肌肉內的壓力升高,導致肌肉缺血、纖維化。還有一種是肌肉內良性纖維瘤病變引起的。
3、眼源性斜頸:出生時頸部沒有腫塊,到6個月時才出現斜頸。有可能是斜視所致,正常跟患兒定位看東西時才有表現,睡覺時又會恢復正常。
4、骨性斜頸:主要是由頸椎畸形導致,表現為出生以后就會出現斜頸,同時還會伴有短頸等癥狀。
小兒斜頸可能是由頸部肌群痙縮或者頸椎發育異常等引起的,還可能是不良的生活習慣跟腦部疾病引起的。患兒到醫院可以通過CT或者X線、MRI等方法來診斷,找出病因后,對癥治療。
通篇所述就是小兒斜頸的幾種情況,家長看了之后,要積極的帶患兒到醫院診斷和治療。在生活中也要注意護理,家長避免讓患兒頸部經常保持一個部位看東西等,多調整。家長還要經常記錄患兒頸部的活動度,評估病情的進展,之后再咨詢醫生調整治療方案等。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