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限制性斜視什么癥狀 什么癥狀表明斜視復發了
斜視嚴重威脅著不少兒童的眼部健康,使他們的眼睛產生了諸多的異樣。關于斜視相信還是有部分人不太了解,下面我們先來看看斜視的相關癥狀表現,希望大家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現自身疾病,便于早日治療。
斜視是指兩眼不能同時注視目標,屬眼外肌疾病。可分為共同性斜視和麻痹性斜視兩大類。前者以眼位偏向顳側,眼球無運動障礙,無復視為主要臨床特征;麻痹性斜視則有眼球運動受限、復視,并伴眩暈、惡心、步態不穩等全身癥狀。斜視病因復雜,現代西醫學除針對病因及手術治療,對病因不明者,尚無理想方法。臨床上把由于眼球位置或運動異常所引起的雙眼視軸分離稱為斜視,其是較常見的一類眼科疾孺。斜視按患者是否有眼外肌功能障礙可分為共轉性斜視和非共轉性斜視兩大類。
共轉性斜視又稱共同性斜視,為各眼外肌功能正常,眼球向各個方向運動無障礙但雙眼視軸分離者。根據注視眼的性質可分為單側性和雙眼交替性;根據斜視發生的時間可分為間歇性、恒定性或周期性等。非共轉性斜視又稱麻痹性斜視,為神經傳導或眼外肌本身功能障礙致一條或數條眼外肌麻痹而發生雙眼視軸分離者,患眼由于眼肌麻痹必然伴有眼球向某一個或多個方向運動障礙。確定了斜視患者為共轉性或非共轉性斜視后,按眼位的偏斜方向可以把共轉性斜視分為內斜視、外斜視和垂直性斜視。麻痹性斜視則按麻痹神經或功能障礙眼外肌命名,如動眼神經麻痹、上斜肌麻痹等。由于支配眼球運動的眼外肌眾多,且雙眼視物時的協調運動有多條眼肌參與,使斜視發生的機理較為復雜,要了解斜視就必須首先明確雙眼眼肌協同運動和雙眼單視的形成機制。
人類兩只眼球各有6條眼外肌主宰眼球運動,它們是4條直肌和2條斜肌。根據其在眼球上的附著位置分別稱為內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和上斜肌、下斜肌。其中內外直肌的作用比較簡單,起支配眼球水平方向運動的作用。上下直肌和上下斜肌的附著點因偏離眼球的垂直方向,其作用則比較復雜,除協同支配眼球垂直向運動外,還具有使眼球內外旋轉運動的功能,從而使眼球對前方各方位都能定向注視。各眼肌位置及主要作用方向。正常情況下雙眼運動必須協調一致,使雙眼能夠同時注視單一目標,這種功能需要雙眼眼外肌的協同運動才能完成。雙眼視物時眼外肌的協同運動是一種復雜的肌肉協調運動,以雙眼水平向運動為例:當向右方注視時,右眼外直肌和左眼內直肌收縮,同時右眼內直肌和左眼外直肌松弛使雙眼向右側轉動,其轉動角度要保持相等。上下直肌和上下斜肌還要有一定的緊張度以協助眼球轉動并維持眼球的水平狀態。
這一過程中在眼球運動方向起牽引作用的一對眼肌(右眼外直肌和左眼內直肌)稱配偶肌,而與這對肌肉起主要對抗作用的一對眼肌(右眼內直肌和左眼外直肌)稱對抗肌。當眼球向垂直方向運動時,由于有多組眼外肌參與運動,故不但有配偶肌,尚有協同肌協助作用于運動方向,其相反方向亦有直接對抗肌和間接對抗肌,使協同運動更加復雜化。各方向眼球運動的配偶肌和對抗肌。雙眼眼外肌協同運動遵循兩條規律:其一為一條眼外肌的收縮必同時伴有它的直接對抗肌的松弛,否則眼球不能靈活轉動,此規律稱為sherrington定律。其二為起自中樞神經系統使眼球轉動的神經沖動,一定同時和等量地抵達雙眼,否則雙眼無法注視同一目標,此規律稱為hering定律。由于眼球運動的這些規律性,才形成了人類雙眼單視的基礎。
斜視給兒童帶去了不少的折磨,所以,做家長的一定要多留意下孩子的眼部狀況,一旦發現自己的孩子出現了斜視的話,應該引起高度的關注,及早進行治療。上文講述了“患上斜視后的癥狀有哪些”,不知道我講明白了嗎?